中医理论无须重建
不久前,笔者在《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11月26日)上看到“重建中医理论体系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一文。文中提出了几个新名词:凝固性学科、传承性失真、冷藏性保护、构建(或建构)。其中心意思是说中医理论体系已经过时了,需要加以改造、重建,这代表了“中医现代化”的一种观点。
重建说
提出“重建”论也非自今日始,大约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比如何裕民教授)。然而,笔者认为:中医理论体系没有失效,它仍能指导临床,一点也不比现代医学落后。
该文所说的几个“重建”的理由是否成立,值得商榷。中医“积弱致困的症结和根源”并不是什么“失真”、“凝固”、缺乏“专属性术语”、害怕“变革”与“创新”等。
文中指出中医在现阶段面临“不容回避的挑战和冲击”,这倒是事实。但是其所谓的“挤出性效应”,即中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被一个又一个现代科技成果一点一滴地替代和蚕食”,却并不是因为“中医的疗效许多是‘控制性疗效’”造成的。因为疗效总是相对而言,无论“控制性疗效”还是“根治性疗效”都值得肯定。难道现代医学的疗效就多数是“根治性”的吗?
至于疗效产生的原理,不能说西医学的解释就比中医学的更正确。坦率地说,即使是文中所提到的基因科学也不能解答或解决大部分疾病问题。现代科学是建立在分析、还原的基础上的,用它来促进中医的发展,是否合适?
在生命科学(包括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该文过于重视现代科技成果,而低估了中医理论体系。把中医理论融汇到现代科学体系中去,以取得突破,其实只代表了某些学者的良好愿望。科学之于中医,无法起到决定性的突破和促进作用。
笔者以为,国家目前的中医政策还需要进一步为中医松绑。民间中医和个体中医的积极性和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而公立中医院西化的问题一定要解决。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