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中医是创新本源第 3 页
“回归中医”是育人良药
“回归中医说”有不同的版本,主张的人不少,也有以此为名称的专著问世。尽管表述不同,主张也有所分歧,但都是为了补偏救弊、回归正确道路的努力,应该值得肯定。
自从中西医共存之后,学习、从业中医的人,就有了参照和取舍的标准。是坚持中医的传统与特色,还是放弃中医的理论与方法,按照西医的观念标准甘当“替补”角色?这是100年以来,每个中医人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每个中医人都能处理得很好。
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既需要深厚的理论素养,更需要坚实的临床基础。凡是自己对中医、西医理论认识不深,依靠中医临床治病效果不好的人,大多都会滑向依靠西医才能“立足”的窘境,勉强可做一个执业医生,而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
卫生部前部长崔月犁认为,很多院校毕业的中医学生,属于中西医都不精的中专水平;也有老中医认为中医教育与临床严重脱节,不少人毕业之后无法在中医行业里工作,被迫离开中医队伍,甚至变成反对中医、认为“中医误我、我误中医”的人。因此,中医教育的回归必不可少。
中医队伍里的人才要有不同的境界,即使临床达到了“上工”的水平,也不是最高境界。高水平的中医、学科带头人或者领军人物,还必须具有战略家的目光,他们不仅可以“医病”,而且还要能够“医医”、“医国”。
人会得病,一个事业也会出现方向性错误。比如抗战初期出现的“速胜论”、“速亡论”,就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错误主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不仅指导了共产党的策略,而且也影响了白崇禧等国民党人的决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