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应适当后现代化第 4 页
2.中西医的异同与结合
中西医学是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并行的两种范式,没有孰高孰低,各有其长,各有其短。两者有基本相同的对象,都是人的健康与疾病,不同的是认知和阐释的方式。自从19世纪50年代以后西医进入中国并产生重要影响,中医界在中西冲突困境中的姿态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保守复古和中西汇通。保守复古必然是行不通的(但其主张的对经典的尊重和传承是必须的),中西汇通的本意是好的,但在怎么汇通上却是至今争论不休、没有定论,而且走了不少弯路。个人认为,作为两种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医学范式,目前的中西医从理论层面(认识观和方法论)是不可能融合的,这如同语言的不可翻译性;目前可行的是中西医在临床层面的结合,而且效果瞩目(但还存在疗效评判标准西化等等问题);从长远看,中西医终究会结合的,这需要西医和中医各自不断发展,各自突破自身的一些缺陷,将来到达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可能出现一种新医学。但在那之前,目前当务之急是把握好原则性,避免在中西会通的大旗下做着中医西化的蠢事,还没汇通就把自己先消灭掉了。
3.后现代主义对价值的肯定和回归
现代主义科学观认为科学系统是不受外部价值观影响的,只遵守客观的逻辑规则或事实原则,因而科学知识对所有对象都是普遍成立的。现代西医学由生物医学发展而来,秉承的也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价值观,即对人的等效的适用性。然而事实证明,西医学也是要受到文化价值的摆布的。对现代西医学的反思直接为后现代主义观点提供了证据:科学既包含理性又包含非理性的价值。任何研究只有与认识主体的目的相关联才能把握对象,因此,科学过程包含事实和理论、行为与价值、认识与人性的统一,科学的基础不仅有事实,应该还有价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