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视点 >> 正文

佛医对中医哲学思想构建的影响第 5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29 18:45:12

  致病因认识的合一性

  佛医认为外在的四大不调是致病的因素,但是内在的贪、瞋、痴三毒却是主因。“我现在所有的病,都是由于过去的妄想所造成的。众生因为执着了我相,所以才产生烦恼和疾病。”(《维摩诘经》)佛医既有自己的特色,又与中医有相通之处,如佛教的极微说和中医的元气论、佛教的缘起法与中医的天人感应、佛教的诸行无常与中医的恒动观、佛教的四大学说、五大归纳法与中医的阴阳五行说、都有相同之处。《佛说佛医经》指出患病的十种原因即十因缘为“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嗔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同时又指出造成非正常死亡“命未当尽为横尽”的几种原因:“不应饭为饭,不量饭,不习饭,不出生,上热”;智者大师认为有“三种得病因缘……一者四大五脏增损得病。……二者鬼神所作得病……三者业报得病”《中华大藏经》记为:“云何为病?病谓四大毒蛇乐不调适。亦有二种,一曰身病,二曰心病、身病有五:“一者因水,二者因风,三者因热,四者杂病,五者客病。客病有四:一者非分强作,二者忌误堕落,三者刀杖瓦石,四者鬼魅所著。心病亦有四种:一者踊跃,二者恐怖,三者忧愁,四者愚痴。复次善男子身心之病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业报,二者不得远离恶怼,三者时节代谢生。……何者为死?死者,舍所受身。舍所受身亦有二种:一者命之尽死,二者外缘死命。”这些论述与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基本是一致的。

  治病方法的合一性

  《黄帝内经》在用药物的同时,也倡导“治神”与“移精变气”,提倡用心药,认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自然疗法医学也是主张用心药的。佛学在救治民众人生八苦时所用的就是心药(法药),对于众生八万四千烦恼病,佛医建立系统完整的治疗思想,例如,对于贪、瞋、痴三种情况,贪欲心过重的人,佛医以不净观来对治,观想不净的种种,引发对贪爱的厌恶、弃舍;对于瞋恨心过重的人,以慈悲观对治,凡有怒念,只要一念慈悲心起,怒气就自然消退;若愚痴心太重,佛医就以因缘观来对治,开通达观地联想到世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无常生灭,或如飞尘或如粪土,固执以求,求之不得,徒生苦恼,持愚持痴实无意义。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佛医的调整心性继而懂得陶冶心神,修养自己的心地,凡事心平与气和,必能受用无穷。这与中医思想颇为相合,明代憨山德清大师说“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担,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重和气泻肝肠。”从察病到治病、调养都已经十分有中医思想的痕迹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