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医对中医哲学思想构建的影响第 7 页
生命研究的合一性
中医对生命的研究,利用文字表达的本身,就超越了文字概念,类比推举抽象思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主要思维方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佛教中禅学的观念。对生命的研究,中医以抽象推举的思维方法设立“生命灵魂”的目标;禅医以“直指见性”的方法甩开形式的束缚,直接了当地接近生命的本体,这是禅医思维方式,是研究人体与生命独具特色的方法。两者高度相合。
医学伦理的合一性
传统中医使用中国儒学思想而持“仁者寿”,而佛家则强调“慈悲是长寿之道”,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体现的是“医为仁术”的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在唐朝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已经有了佛学的慈悲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自后,在医学伦理上,传统中医固有的仁术思想与佛学慈悲心伦理观念就完全相通,沿续至今,清代医家徐灵胎的中医言论就有这种慈悲心:“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人之一身无处不宜谨护,而药不可轻试也。”
养生理念的合一性
作为病因的烦恼包括七情致病的主要内容,造成人的性情偏颇,导致心身疾病。一般医生靠药物治疗,佛学医疾更多靠心,法眼识药,慈悲医病。《摩诃止观》中论述修习养性应具五缘、弃五盖、调五事。“具五缘”是指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劳,近善知识;“弃五盖”是指弃贪欲盖、弃嗔盖、弃睡眠盖、弃掉悔盖、弃疑盖;“调五事”指调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这与中医养生“悦情志、戒私欲、远房室、适四时、节饮食、常运动、顺性情、服药饵”八要诀同一路径。中医养生提倡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
一言以综之,佛医与中医在养生观念上都重点强调了养心、节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