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创新都是为了中医的发展
中医视点:继承和创新都是为了中医的发展 陈恳 北京中医药大学
●从上个世纪开始,中医在传授方式、行医模式、行医对象与范围、诊治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成现代中医在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上的变化。应总结继承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在此基础上确定今后工作的重点。
●在现代社会,中医的价值必须更广泛地获得民众和其他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同,中医的科研侧重点应当放在对现存理论与实践的验证,对方药和针灸疗法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和中医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的创立与开发上。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动卫生医疗的全民覆盖,卫生健康的公平性、社会因素等新方向、新理念。中医在世界卫生健康事业中的地位不应停留在仅仅为初级保健作贡献的阶段,而应及时跟进,把这些新观点引入中医工作中。
中医的继承与创新一直是推动中医事业发展的动力,是几代中医人努力的方向。 1958年,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50多年来我国中医界一直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继承与创新的平衡点。发掘是为了继承精华,提高需要创新。发掘继承是必需的,而提高创新是必然的,继承与创新都是为了中医的发展。
回归本源
中医是一门在中国文化和哲学理论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科学。作为一门传统医学,为了维护其特殊性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继承其精髓,保留其真谛对中医药的继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医在上世纪的变化及带来的影响
上个世纪,特别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医在传授方式、行医模式、行医对象与范围、诊治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由个体形式向群体形式的转变。中医的传授由个体化的师徒授受转变为课堂里的群体授课。中医的行医模式由个体诊所,发展到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包括乡、县、市、省以至中央各级医疗机构中看病诊治,提供服务。其行医对象不再仅仅限于来自步行或简单的交通手段所能到达的范围,现代中医师的诊治对象可以来自于天南海北,全国各地。中医的诊断过程从基本不借助理化手段,完全依靠病人的自述和中医师自身感觉器官和触摸的发现,转化为广泛结合使用现代诊断技术。在很多的情况下,中医治疗与现代医学的治疗同时使用。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