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扬中医首先要有理论自信第 2 页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经方家以传承有效方药为宗旨,但是要想用好方剂,不精通药性理论,不知道疾病的寒热虚实,也达不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失治误治。
可见,医经、经方两派共同的特点是必须通过理论精通,才能达到疗效自强。
张仲景面对伤寒病流行、死亡率很高的局面,“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用医经家的理论,研究经方家的经验,才撰成了千古名著《伤寒杂病论》。金元医学代表人物、温病四大家,都是理论创新的典范,也是疗效卓著的医学人物。
西风东渐中痛失“理论自信”
当中医遇见西医,由于两者对于人体健康、疾病标准、诊疗方式的认识有明显的不同,本应是自成体系,互补短长,相得益彰。但是,回看历史过程却不是这样。
在北京行医40年的王清任,于1830年出版了《医林改错》一书,这本书对中医界的震撼,不亚于《天演论》在中国近代的影响。只是前者发表的时候,中医界阵容完整,名医、名药、好疗效还都“名不虚传”;后者发表的时候,华夏大地已经千孔百疮,中医正面临沦陷的危险。
按照西医解剖的标准,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立即受到质疑,“废止旧医以扫清医药之障碍”的“医学革命论”,从舆论旋风,逐渐到政府提案,阴阳五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围攻,脏腑经络、辨证施治、方药组合、临床疗效都成了被怀疑、被批判的对象。
中医在周围一片怀疑声中,其社会地位动摇了,中医行业不再是社会精英“不在朝廷之上就在医林之中”的选择,学术逐渐萎缩,阵地逐渐缩小,大有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趋势。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