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扬中医首先要有理论自信第 3 页
理论不自信造成学术萎缩
在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人体研究面前,中医的话语权越来越小。因为中医既没有解剖、病理、药化,也无法发现疾病目标,还不能精确评价治疗效果,只能作为“补充学科”。
事实上,中医看不见西医说的病,这不要紧,因为它与中医诊疗关系不大;中医有自己关于疾病的标准,并且可以反复验证,也可以互相交流,世代传承。
中医说的病,不是仪器的报告,不是纸上打印出来的数据,而是病人可以感知、医生能够判断的异常情况。它可以是症状、也可以是体征,还可以是医生概括出来的某种概念。前两者好理解,后者稍微复杂一点,可用疾病性质、阶段来概括病名,比如热病、伤寒病、温病、太阳病、少阴病等;也可用疾病特点、有效方药来概括,比如狐惑病、百合病等。
中医关于疾病的命名,既有确凿的证据,也可以指导临床诊治,是不容轻易否定的。即使属于症状的病名,比如咳嗽、头晕、腹泻等,不管它在西医那里还可以“精细诊断”为什么疾病,只要中医在诊治的过程之中,抓住这些症状,消除了这些症状,就属于医学行为,就是有效的治疗,就应该受到尊重,而不应笼统地斥之为“粗浅”“不准确”“不标准”“不科学”。
一段时期以来,中医要现代化、科学化的呼声很高,但其结果是让中医必须按西医的“科学标准”去“邯郸学步”,不仅没有把中医“科学化”,还造成了中医学术的不断萎缩。自立已不能,“迈大步”就更困难了。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