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以骨度决定脉度第 2 页
黄帝希望了解“众人之度”,但是,广大人群之中男女老少、胖瘦高矮各不相同,很难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因此,他就提出来一个可以作为“标准”参照的人体数据:“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人体高度为七尺五寸,显然是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的“标准身高”,以此为基准就可以大致推断出身体其他部位的尺寸。当然,这个数据,只是一个“虚拟”的人体模型数据,不是每个人具体的绝对数值。
本篇最后的结论是:“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是故视其经脉之在于身也,其见浮而坚,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也。”可见研究骨度,是为研究脉度服务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态和人格特征
人分高矮胖瘦,形体差异很大。《灵枢·通天》说:“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这是按照阴阳划分的五种人体形态,在有些篇章里则是按照五行学说划分五种人格、体态,每一种人再进一步细化为五种,就变成了二十五种体态与人格特征。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记载了黄帝向伯高询问25种体格人的具体情况,他说:“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由此可见,划分25种体质的人,是判断人体气血盛衰的依据,对于诊治疾病是很重要的。但是伯高对于这样高深的问题,无法回答,因为他此前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授。岐伯说:“悉乎哉问也,此先师之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可见把人体划分为不同的体质,不是一般的学问。因此,这就更加激起了黄帝的好奇心,他“避席遵循而却”,先施行一个规格很高的大礼,仍然紧追不舍地问道:“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得而泄之,天将厌之,余愿得而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扬之。”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