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论火与疾病第 3 页
邪火亢盛
凡病因中的六淫之火,在病因作用下呈现的机能亢进的状态,皆为邪火。邪火是导致机体产生疾病的贼邪,既可由外而来,也可由内而生,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邪火的来源有六淫侵袭、情志过激、饮食失调、劳逸过度、体质因素、医药所误等。
1. 邪火内生机制
邪火内生机制为阴虚火旺、阳虚生火、气虚生火、郁而化火、阳盛化火。
阴虚火旺 阴液亏损,往往导致其对阳气的制约功能减弱,阳气相对偏盛而变生火热,常见肾、肝、肺、胃的阴液不足而化火。另外,血虚不复,亦可形成虚火上炎的病理变化。因血属阴类,血虚则阴气不足,阳气偏盛(血虚则阳无以配而独盛)而化热生火。血虚火炎与阴虚火旺有所不同,但二者又不能截然分开。血虚不复必致阴虚,故血虚火炎为阴虚火旺的前期病变,阴虚火旺为血虚火炎的发展结果。
阳虚生火 阳虚之火是“假火”,是“真寒假热”,又称“戴阳”、“无根之火”、“格阳”。乃指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虚衰之阳气失其依附,被逼迫浮越而变生火热之象。阳虚而致的火热,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下焦阴寒太盛,虚惫之阳气被格拒于外,而表现为内寒外热之象。二是虚阳被格拒于上,浮越于头面咽喉而表现为下寒上热之象。总之,元阳虚衰为火浮的根本。
气虚生火 气虚生火,是指元气或脏腑之气虚衰而导致的内火亢盛。气虚生火的关键,在于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和七情过度所致的脾胃气虚。脾胃气虚生火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脾胃气虚则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阻塞中焦,阳气不能升发敷布致阳分,则下陷阴分,化而为火;其二,脾胃气虚则阴血生化不足,阴血虚而导致火旺;其三,气虚外邪侵袭,邪正相搏而发热。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