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日晡并非申酉时
中医学术:日晡并非申酉时 梁华龙 河南中医学院
关于《伤寒论》中的“日晡”,大多数医家及著作都笼统地解释为“下午申酉时分”,虽然时间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概念却截然不同。
要了解“日晡”到底是哪一个时段,首先须了解各种不同的计时方法:有起源于埃及的十二时制,开始于西周时期的十二时辰,还有形成于西汉的十六时段,均系根据不同的自然现象或不同习惯,对一昼夜进行等时划分,并形成作息制度。
古代三种计时方法
十二小时制起源于埃及,将从黄昏到黎明分为12个小时,从黎明到黄昏也分为12个小时。早期的罗马人一开始使用12小时制,是将全天平均分为12个小时,因此一年中,因白天和夜晚的长短不同,所以各天的长度是不尽相同的,甚至还有将夜间分为3个小时的情况。这是因为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使用太阳作为计时工具,所以没有办法准确地划分时间。钟表被发明后,昼夜被划分为各12小时,且其长度也变得相等并固定下来,并不因为不同季节白天、夜晚的长短而改变,这就是现在的24小时制。
十二时辰,也称为十二地支。古人将木星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12个等分,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12年,所以中国古代用木星来纪年,称为“岁星”。后来,又将这12个部分命名,这就是“十二地支”。地支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经常与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合使用。从甲子到癸亥,60为一周期,称为一个花甲,用来记录年、月、日、时辰。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十二生肖。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阴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纪时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称为一个时辰。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12段,每段为一个时辰,约合现在的2个小时。
十六时段是汉代以前依照进餐的时间,分划一昼夜为16个时段。《白虎通德》说:“诸侯三饭,卿大夫再饭。” 按照当时的礼制, 一般老百姓一日只能用两餐, 而诸侯王公一般为一日三餐, 中午饭更为隆重。
历史资料里有时有“日中饱食”的记述, 就是指三餐制的中餐。而天子的饮食, 按礼制为每日四餐。根据皇帝一日四餐的时间,将一日划分为16个时段,这16个时段分别为:夜半、鸡鸣、辰时、平旦、日出、蚤时、食时、东中、日中、西中、晡时、下晡、日入、黄昏、夜食、人定。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