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学术争鸣 >> 正文

柳少逸:走世医文化传承之路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9 18:20:51

柳少逸:走世医文化传承之路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历代名医之所以成才,普遍具有医学(狭义)、医术和医道三个层次的知识结构。他们从“三坟之学”“三圣之道”到“三世之书”“三世之医”,走的是一条世医文化传承之路。由此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药学的深刻影响,也说明医学巨匠知识结构中“文是基础医是楼”之“文”的重要性。

    山东莱阳复健医院理事长柳少逸通过对古今名医知识结构和成才之路的研究,证明了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据中医药学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丰富中医药实践并代代相传。在他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一生中,对走世医文化传承之路有深刻体会和独特见解。

    寻规律:经典传世源远流长

    什么是世医文化?柳少逸介绍,先说什么是世医。这里所说的世医不是祖孙三代的医学传承,而是通晓“三世之书”的医生,又称“三世之医”。

    要知道“三世之书”,必须了解“三坟之学”和“三圣之道”。《易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称为“三坟”,又称“三典”。“三坟之学”名曰“三圣之道”。

    《礼记·曲礼》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唐·孔颖达注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决》。明·宋濂尝云:“古之医师,必通三世之书。”《脉决》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言医。”

    “三世之书”揭示自古形成中医药学的三大知识结构:从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到总结成《黄帝针灸》(即《针经》或《灵枢》),从黄帝与岐伯讨论脏腑经脉的传说到总结成《素女脉诀》(即《素问》),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总结成《神农本草经》。“三世之书”成为先秦医家必备的医学知识结构。

    世医文化是以古代经典确立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以辨证论治来指导临床实践,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一种文化。以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为例,它之所以流传至今,说明其乃医理之总汇,证治之极则。此经典确立了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国数千年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故后世有“医家之宗”之誉。

    随后,伊尹根据《神农本草经》的知识创立了《汤液经法》。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古医经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和自己的临床实践而撰书《伤寒杂病论》。方药知识则取法于伊尹《汤液经法》,从而说明了药物学、方剂学的产生,源远流长。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