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学术争鸣 >> 正文

中医学术:浅析“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第 2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22 15:11:23

  气病可生痰,痰亦可阻气,两者互为因果。如肺炎喘嗽患者,由于外邪袭肺,肺气失宣,津液不能敷布,停积为痰,而见咳喘,喉中痰鸣。若痰浊未能及时排除和消散,必内留于肺,遏阻肺气,令壅者愈壅,如此循环,促使喘咳痰鸣加重。由是观之,治痰治气尚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治痰以治气为先

  临证中诸多验案说明,治痰治气从补气、化气、理气、降气四个方面着手,可获比较好的疗效。

  补气

  即扶助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亦属治本之法。因痰随气行,亦随气化,气足则津化,气衰则津停,因而成痰。在临床上若属正气不足而兼痰者,每于化痰之中少佐以补气之品,可促使痰液的顺利排除。补气包括补脾气、补肺气二法。肺主气而布津液,若肺气虚哀,不能布散津液,则必生痰浊,治宜补肺气以祛痰涎,如生姜甘草汤中取人参、甘草补益肺气,令其排痰有力。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若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必致痰浊内生而见短气乏力,脘闷痰多,便溏之症,治宜健脾补气以祛痰涎,如六君子汤中取人参、白术、茯苓,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以杜绝生痰之源,故有“脾胃健运自无痰”之说。

  化气

  即温化阳气。此法属治本之法,其能使体内外阳气升发,促进气机通畅,令全身的气化功能复常。体内阳气不振,水津不化,必内停为痰,故治必以化气为先,化气包括温脾气、暖肾气二法。温脾气者,苓桂术甘汤、理气化痰丸是也。二方桂枝、干姜能暖脾胃之气,协助气化,令脾胃温运功能复常。痰饮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若肾气虚衰,水不归源,泛而为痰,治当宗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方法,以《金匮》肾气丸温暖肾气,方中附桂具有生少火而化气行水的作用,此乃“烈日一照,阴霾自散”是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