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第 3 页
在疑难皮肤病的病因病机中,常常由于病情反复不愈,导致风、湿、热邪胶着难解,日久均可化毒,壅遏不解,内伤脏腑,阻碍气血,耗伤津液。病程越久,蕴毒越深,“毒”邪致病之机越需要重视。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病情多变、病机复杂,但虚虚实实之中,肾阴亏虚而瘀毒内蕴是贯穿病程之主线,从本病最常见的临床征象“颜面红斑,身热起伏,脱发,面赤潮红,腰膝酸痛,劳则加重,头目眩晕,女子月经不调,经色紫暗,或经来腹痛,甚则闭经,反复口舌生疮,肌肤瘀点、瘀斑,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苔黄,脉细数”等症状来看,补肾阴,解瘀毒,标本兼治乃切合病机之良策。
此外,多种疑难皮肤病与禀性不耐的关系尤为密切。空气、水、日光、动物、食物、药物、金属等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环境、生物和化学物质,一般人接触上述物质通常不会产生致病反应,但是许多皮肤病患者接触后往往能产生致病作用或加重病情。这种由于禀性不耐导致疑难皮肤病的高敏反应与《辞源》所说“物之能害人者皆曰毒”十分吻合,尤其凸显出“毒”在疑难皮肤病的病因病机中的重要地位。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疑难皮肤病的辨治方面,除了祛除常见的致病因素之外,从病因病机上重视毒邪致病,治疗上重视解毒祛邪,不仅是发扬中医病因学说中传统理论的关键,更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皮肤解毒方
“毒”邪致病的治疗,一是用针对毒邪的药物直接解除之,包括用清、消、汗、下、吐等方法,使毒邪从汗液、尿液及消化道等排出体外;二是增强和调节机体自身的抗毒能力,以抵御毒邪对人体的损伤,即扶正祛邪法。解毒法中,有清透、清泄、清解、清降、清通、清凉、清开等治法。
历代医家对“毒邪”病证和解毒方药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金匮要略》治阴阳毒,用升麻鳖甲汤,其中升麻、雄黄为清热解毒、以毒攻毒之要药。《外台秘要》载黄连解毒汤,《疫病篇》载清瘟败毒饮,《医宗金鉴》载五味消毒饮等,皆为古今常用解毒要方,中医皮科亦常常选用,运用得当可治重症,挽狂澜。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第 3 页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