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景岳全书 >> 正文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九人集婦人規下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7:36:47

產育類
滑胎三十二
妊娠滑胎之法, 惟欲其坐草之期易而且速, 而難易之由, 則在血之盈虛, 不在藥之滑利。 蓋血多則潤而產必易, 血虧則澀而產必難, 故於未產之前, 但宜以培養氣血為主, 而預為之地, 如四物湯, 滑胎煎, 五福飲, 小營煎, 八珍湯之類, 即皆滑胎之要藥。 若不知此而過用滑利等物, 或產期未近, 無火無滯而妄用清火行氣, 沉降苦寒等藥, 必皆暗殘營氣, 走泄真陰, 多致血虧氣陷, 反為臨期大害。 若果肥盛氣實者, 則紫蘇飲, 保生無憂散, 滑胎枳殼散之類, 皆可擇用。

催生三三
1.凡妊娠胎元完足, 彌月而產, 熟落有期, 非可催也。 所謂催生者, 亦不過助其血氣而利導之耳, 直待臨期, 乃可用脫花煎或滑胎煎, 隨證加減主之。 或經日久產, 母困倦難生, 俱宜服滑胎煎, 以助其氣血, 令兒速生。 其有氣虛無力, 艱於傳送者, 必用獨參湯, 隨多隨少接濟其力, 皆為催生要法。 若期未至而妄用行氣導血等劑以為催生, 亦猶摘方苞之萼, 揠宋人之苗耳。
2.臨盆將產, 腹痛已甚, 凡催生之藥, 無如脫花煎, 少用肉桂五七分為最穩最妙。 若氣虛無力者, 加人參二三錢, 虛甚者, 任意加用之。
3.催生若水血下多, 子道乾澀難出者, 宜用滑利之物, 如豬脂油, 蜜, 酥油, ?白, 葵子, 牛乳, 滑石, 榆白皮之類以潤之, 亦濟急之法也。
滑胎催生論外方
達生散婦四十。 生化湯婦四二。 加味芎歸湯婦四四難產。
[良方]當歸湯婦五滑胎催生。 經驗滑石散婦五二胎乾難產。 佛手散婦四一。

穩婆三四
產婦臨盆, 必須聽其自然, 弗宜催逼, 安其神志, 勿使驚慌, 直待花熟蒂圓, 自當落矣。 所以凡用穩婆, 必須擇老成忠厚者, 預先囑之, 及至臨盆, 務令從容鎮靜, 不得用法催逼。 余嘗見有穩婆忙冗性急者, 恐顧此失彼, 因而勉強試湯, 分之掐之, 逼之使下, 多致頭身未順而手足先出, 或橫或倒, 為害不小。 若未有緊陣, 不可令其動手, 切記, 切記! 又或有生息不順, 及雙胎未下之類, 但宜穩密安慰, 不可使產母聞知, 恐驚則氣散, 愈難生下。 又嘗見有奸詭之婦, 故為哼訝之聲, 或輕事重報, 以顯己能, 以圖酬謝, 因致產婦驚疑, 害尤非細, 極當慎也。

立齋[醫按]載一穩婆云: 止有一女, 於分娩時, 適當巡街侍御行牌, 取我視其內室分娩, 女為此驚嚇, 未產而死。 後見侍御, 更以威顏吩咐。 迨視產母, 胎雖順而頭偏在一邊, 此時若以手入推正, 可保順生, 因畏其威, 不敢施手, 但回稟云: 此是天生天化, 非人力所能。 因是子母俱不能救。 由此觀之, 可見產時當用靜鎮自然, 而一毫驚恐疑畏有不可使混於其間者。

產要三五
1.凡孕婦臨月, 忽然腹痛, 或作或止, 或一二日, 或三五日, 胎水少來, 但腹痛不密者, 名曰弄胎, 非當產也。 又有一月前, 或半月前, 忽然腹痛如欲產而不產者, 名曰試月, 亦非產也。 凡此腹痛, 無論胎水來與不來, 俱不妨事, 但當寬心候時可也。 若果欲生, 則痛極連腰, 乃將產也。 蓋腎繫於腰, 胞繫於腎故耳。 又試捏產母手中指本節, 跳動即當產也。 此時兒逼產門, 穀道挺迸, 水血俱下, 方可坐草試湯, 瓜熟蒂懸, 此乃正產之候也。
2.產婦腹痛未甚, 且須寬心行動, 以便兒身舒轉。 如腰腹痛甚, 有產之兆, 即當正身仰臥, 或起坐舒伸, 務宜安靜從容, 待兒轉身向下, 其產必順而且易。 最不宜預為驚擾入手, 以致產婦氣怯, 胞破漿乾, 使兒轉身不易, 則必有難產之患。
3.產婦初覺欲生, 便須惜力調養, 不可用力妄施, 恐致臨產乏力。 若兒方轉身而用力太早, 則多致橫逆, 須待順而臨門, 一逼自下。 若時候未到, 用力徒然。
4.臨產房中, 不宜多人喧嚷驚慌, 宜閉戶, 靜以待生。
5.將產時, 宜食稠軟白粥, 勿令饑渴以乏氣力, 亦不宜食硬冷難化之物, 恐產時乏力, 以致脾虛不能消化, 則產後有傷食之病。
6.產婦產室, 當使溫涼得宜。 若產在春夏, 宜避陽邪, 風是也。 產在秋冬, 宜避陰邪, 寒是也。 故於盛暑之時, 亦不可衝風取涼, 以犯外邪; 又不宜熱甚, 致令產母頭疼面赤; 亦不宜人眾, 若熱氣薰蒸, 亦致前患。 其或有熱極煩渴而血暈血溢者, 亦可少與涼水, 暫以解之, 然亦不可多用。 若冬末春初, 餘寒尚盛, 產室不可無火, 務令下體和暖, 衣被亦當溫厚, 庶不為寒氣所侵, 可免胎寒血滯難產之患。 且產後胎元既落, 氣血俱去, 乘虛感邪, 此時極易, 故不可不慎。
7.凡富貴之家過於安逸者, 每多氣血壅滯, 常致胎元不能轉動。 此於未產之先, 亦須常為運動, 庶使氣血流暢, 胎易轉則產亦易矣。 是所當預為留意者。
8.妊娠將產, 不可詹卜問神, 如巫覡之徒哄嚇謀利, 妄言凶險, 禱神祇保, 產婦聞之, 致生疑懼。 夫憂慮則氣結滯而不順, 多至難產, 所宜戒也。
9.產時胞漿未下, 但只穩守無妨。 若胞漿破後, 一二時辰不生, 即當服催生等藥, 如脫花煎, 滑胎煎, 或益母丸之類。 蓋漿乃養兒之生, 漿乾不產, 必其胎元無力, 愈遲則愈乾, 力必愈乏, 所以速宜催之。
10.產婦與酒, 不可多而致醉。 凡產前醉則乏力而四肢不用, 產後酒多, 恐引入血分四肢, 致後日有動血, 及四肢無力, 髓骨痠痛之患。
六逆產三六
橫生者, 以兒方轉身, 產母用力逼之太早, 故致兒身未順而先露手臂。 但令母安然仰臥, 穩婆以手徐推兒臂下體, 令其正直, 復以中指摸其肩, 弗使臍帶攀繫即生。 二, 倒生者, 因兒未及轉身, 產母努力, 故令兒先露足。 令母正臥, 以手徐推足入, 良久仍推兒身, 徐俟轉正近門即生。 三, 偏生者, 因兒未順生路, 產母努力, 逼兒頭偏一邊, 雖若露頂, 實額角也, 亦照前法推正即生。 若兒頂後骨偏拄穀道傍, 以手從外後傍輕輕托正即生。 四, 礙產者, 兒身雖順, 門路雖正, 但不能下, 乃因胎轉時臍帶絆肩而然。 令產母仰臥, 以手輕推兒向上, 乃用中指按兒兩肩, 理順臍帶即生。 五, 坐產者, 因兒將產, 其母疲倦, 久坐椅褥, 抵其生路而然。 須用手巾一條拴繫高處, 令產母以手攀之, 輕輕屈足舒伸以開生路, 兒即順生。 六, 盤腸產者, 臨產母腸先出, 子產而腸未收, 故曰盤腸產。 古法以醋, 水各半盞, 默然噀產母面背則收。 一法以蓖麻子四十九粒, 研爛, 塗母頭頂, 待腸收上, 急洗去。 俗以水噀面背驚之而腸亦收, 但恐驚則氣散, 反致他疾, 戒之。

一方: 治橫逆產難, 令產母仰臥, 以小鍼刺兒手腳心三五次, 用鹽擦之, 手腳即縮上, 轉身即生。

一方: 治盤腸產, 以半夏為末, 用少許搐鼻中, 腸自上。

又方: 用大紙撚以麻油潤滲, 點著吹滅, 以煙薰產婦鼻中, 腸即上。

又方: 腸出, 盛以潔淨漆器, 濃煎黃耆湯浸之, 腸即上。

胞破產難三七
凡產婦胎未順而胞先破者, 其因有二: 蓋一有母質薄弱, 胞衣不固, 因兒轉動, 隨觸而破者, 此氣血之虛也; 一有兒身未轉, 以坐草太早, 用力太過, 而胞先破者, 此舉動之傷也。 若胞破久而水血乾, 產路澀則兒難下, 宜急用大料四物湯, 或五物煎, 脫花煎, 滑胎煎, 五福飲, 當歸湯之類, 助其氣血, 并濃煎?湯薰洗產戶, 使其煖而氣達, 則自當順下。 若持久力乏, 血已耗涸, 則甚危矣。 當用八珍湯料一斤, 益母草四兩, 水數碗煎熟, 不時飲之, 亦有得生者。 或以黃耆, 芎, 歸數斤, 以大釜煎, 藥氣氤氳滿室, 使產母口鼻俱受其氣, 亦良法也。 大抵產難之證, 多患於鬱悶, 安佚, 富貴之家, 治法雖云胎前清氣, 產後補血, 然不可拘泥者。 若脾胃不健, 氣血不充, 必當預為調補, 不然, 臨產必多患難。

產難經日不下, 別無危證者, 宜用脫花煎催之, 極妥極妙。

一醫宿客店治店婦臨產數日不生, 下體俱冷, 無藥甚窘, 令取椒, 橙葉, 茱萸, 共煎湯一盆, 令產婦以小凳坐盆內薰洗, 良久, 小腹皆暖, 氣溫血行, 遂產。

一方: 以紫蘇煎湯薰洗。 大抵遇嚴寒時月, 產久傷冷, 氣血必凝, 此薰洗之法, 亦要法也。 外以淋湯, 內以羊肉湯, 必效。

一方: 令產婦以自己髮梢含於口中, 令其惡心作嘔, 即下。 亦治胞衣不出。

胞衣不出三八
胞衣不出, 有以氣血疲弱, 不能傳送而停閣不出者。 其證但見無力, 而別無痛脹, 治當補氣助血, 宜速用決津煎, 或滑胎煎, 保生無憂散, [局方]黑神散之類主之。 有以惡露流入胞中, 脹滯不出者。 蓋兒既脫, 胞帶必下墜, 故胞在腹中, 形如仰葉, 仰則盛聚血水而脹礙難出。 惟老成穩婆多有識者, 但以手指頂其胞底, 以使血散, 或以指摸上口, 攀開一角, 使惡露傾瀉, 則腹空自落矣。 又一法, 以本婦頭髮, 攪入喉中, 使之作嘔, 則氣升血散, 胞軟亦自落矣。 凡胎胞不出者多死, 授以此法, 甚效。 若血滲胞中, 停蓄既久, 而為脹為痛, 或喘或急, 則非逐血破血不可也, 宜速用奪命丹, 或用失笑散, 以熱酒調服, 使血散脹消, 其衣自下。 若氣血兼虛者, 亦惟決津煎為善。

一方: 用蓖麻子仁一兩, 研爛貼母右足心, 衣下速洗去, 緩則腸亦出。 如腸不收, 以此膏塗腦頂, 則腸自入。

一方: 用紅花一兩, 酒煮濃汁服。

一法: 用產婦鞋底炙熱, 熨小腹上下, 即出。

一方: 用皂角刺燒為末, 每服一錢, 溫酒調服。

胞衣論外方
牛膝散婦四九胎衣不下, 腹脹。

氣脫血暈三九
產時胎胞既下, 氣血俱去, 忽爾眼黑頭眩, 神昏口噤, 昏不知人, 古人多云惡露乘虛上攻, 故致血暈, 不知此證有二: 曰血暈, 曰氣脫也。 若以氣脫作血暈, 而用辛香逐血化痰等劑, 則立刻斃矣, 不可不慎也。 一, 氣脫證: 產時血既大行, 則血去氣亦去, 多致昏暈不省, 微虛者少頃即甦, 大虛者脫竭即死, 但察其面白眼閉, 口開手冷, 六脈細微之甚, 是即氣脫證也。 速用人參一二兩, 急煎濃湯, 徐徐灌之, 但得下咽, 即可救活, 若少遲延, 則無及矣。 余嘗救此數人, 無不隨手而愈, 此最要法也。 又嘗見有禁參而斃者, 云新產後不可用參, 用參則補住惡血, 必致為害, 即勸之亦不肯用, 直待斃而後悔者亦數人矣。 又有云產後必過七日方可用參, 此等愚昧訛傳, 不知始自何人, 誤人不淺, 萬萬不可信也。 一, 血暈之證, 本由氣虛, 所以一時昏暈, 然血壅痰盛者亦或有之。 如果形氣脈氣俱有餘, 胸腹脹痛上衝, 此血逆證也, 宜失笑散。 若痰盛氣粗, 宜二陳湯。 如無脹痛氣粗之類, 悉屬氣虛, 宜大劑芎歸湯, 八珍湯之類主之。 一, 猝時昏暈, 藥有未及, 宜燒秤錘令赤, 用器盛至床前, 以醋沃之, 或以醋塗口鼻, 令酸氣入鼻, 收神即醒。 或以破舊漆器, 或用乾漆燒煙薰之, 使鼻受其氣皆可。 但此法雖輕而暴暈者所宜, 若氣虛之甚而昏厥者, 非用大補之劑, 終無益也。

兒初生初誕法詳小兒門四十
凡嬰兒初生, 當隨手包裹, 切不可為風寒所侵。 蓋兒在腹中, 遮護最密, 及其初脫胞胎, 肌膚脆嫩, 極易感邪。 若在夏令, 自所無慮, 但覺稍寒, 即須慎之。 嘗見兒生未久, 多有驚風發熱抽搐等病者, 率由乎此。 一, 小兒初生, 天氣微涼即大忌洗沐, 恐湊理不密, 元氣發泄, 而外邪乘之也。 凡產母分娩艱難, 勞傷胎氣, 多有兒雖脫胞而乏力垂危, 或已死者, 切不可便斷臍帶, 當急用大紙撚蘸香油, 於臍帶上往來燒斷之, 取其陽氣以續胎元, 俄頃, 兒得啼聲, 即已活矣, 且可免胃寒泄之病。 凡見此者, 若以刀斷臍帶, 則子母皆多難保。 此出[立齋醫按]。 一, 凡燒帶之法, 惟素多陽虛及產時氣脫者, 最宜用之以助陽氣。 若母氣陽強, 或兒聲洪亮者, 皆不宜用, 恐火從臍入, 日後致生熱毒, 則反為害不小。

子死腹中四一
凡子死腹中者, 多以觸傷, 或犯禁忌, 或以胎氣薄弱不成而殞, 或以胞破血乾, 持久困敗, 但察產母腹脹舌黑者, 其子已死。 若非產期而覺腹中陰冷重墜, 或為嘔惡, 或穢氣上衝, 而舌見青黑者, 皆子死之證。 宜速用下死胎方下之, 下後察其虛實, 隨加調補自愈。 若唇舌面色俱青, 則母子皆危之兆也。

補遺方: 治胎死腹中。 用紅花以酒煮汁, 飲二三碗即下。

新法下胎方: 用當歸一兩, 厚朴三錢, 陳皮二錢, 入酒, 水各一碗, 煎至一碗, 加朴硝三五錢, 再煎十餘沸, 去柤熱服, 死胎自下。 或止用脫花煎更妙。

死胎論外方
迴生丹婦六六。 桂香散婦五五。 下死胎方婦五九。 琥珀丸婦一三四。

胞衣不出三八
交骨不開, 產門不閉, 無非陰氣不足, 陰不足則氣不達, 所以不開, 不開則產必艱難, 宜加味芎歸湯, 補而開之, 大有奇效。 或十全大補湯亦可。

產門不閉, 由陰氣大虛, 不能收攝, 或由陰火下流而然, 故或為陰挻突出, 或為腫脹, 或為淋澀不禁。 若氣血俱虛者, 宜十全大補湯加五味子, 補而斂之。 或痛而覺熱者, 宜加味逍遙散。 若憂思傷脾血熱者, 加味歸脾湯。 若暴怒傷肝動火者, 龍膽瀉肝湯。

子宮不收而外墜者, 宜補中益氣湯加醋炒芍藥, 飲而舉之。 或外以黃耆煎湯薰洗亦妙。 或以硫黃湯薰洗, 硫黃散傅之。 一方: 治產後子宮不斂, 用荊芥, 藿香, 椿根白皮煎湯薰洗, 神效。 一方: 產後子腸不收, 外用枳殼, 訶子, 五倍子, 白礬煎湯薰洗。 若不收, 再灸頂心百會穴數壯即上。 一方: 子宮脫出, 用蓖麻仁十四枚, 研爛塗頂心, 入即洗去。 一方: 治產後陰脫, 用絹袋盛炒熱蛇床子熨之, 亦治陰痛。 又法用蛇床子五兩, 烏梅十四個, 煎水, 日洗五六次。
小產四三
小產之證, 有輕重, 有遠近, 有稟賦, 有人事。 由稟賦者, 多以虛弱。 由人事者, 多以損傷。 凡正產者, 出於熟落之自然, 小產者, 由於損折之勉強, 此小產之所以不可忽也。 若其年力已衰, 產育已多, 欲其再振且固, 自所難能。 凡見此者, 但得保其母氣, 則為善矣。 若少年不慎, 以致小產, 此則最宜調理, 否則下次臨期仍然復墜, 以致二次三次, 終難子嗣, 係不小矣。 凡此安之之法, 見煎數墮胎條中。 既產調理之法, 亦與大產相似, 詳後產後條中, 俱當按而用之。

凡婦人年及中衰, 胎元無力, 則常有胎不能長, 及多小產昏暈之患, 此氣血衰敗而然。 血氣既衰, 則凡於小產之, 多有胎既落而復又下墜, 如更有一胎欲產者, 此非胎也, 乃因氣虛而胞宮隨胎下陷也。 產母不知, 必至驚慌, 此無足慮, 但以壽脾煎, 或八珍, 十全大補, 芎歸補中湯之類主之, 則自安矣。

又, 凡小產有遠近, 其在二月三月為之近, 五月六月為之遠。 新受而產者其勢輕, 懷久而產者其勢重, 此皆人之所知也, 至若猶有近者, 則隨孕隨產矣。 凡今艱嗣之家, 犯此者十居五六, 其為故也, 總由縱慾而然。 第自來人所不知, 亦所不信, 茲謹以筆代燈, 用指迷者, 倘濟後人, 實深願也, 請詳言之。 蓋胎元始肇, 一月如珠露, 二月如桃花, 三月四月而後, 血脈形體具, 五月六月而後, 筋骨毛髮生, 方其初受, 亦不過一滴之玄津耳。 此其橐籥正無依, 根荄尚無地, 鞏之則固, 決之則流, 故凡受胎之後, 極宜節慾以防泛溢。 而少年縱情, 罔知忌憚, 雖胎固慾輕者, 保全亦多, 其有兼人之勇者, 或恃強而不敗, 或既敗而復戰。 當此時也, 主方欲靜, 客不肯休, 無奈狂徒敲門撞戶, 顧彼水性熱腸, 有不啟扉而從, 隨流而逝者乎? 斯時也, 落花與粉蝶齊飛, 火棗共交梨並逸, 合污同流, 已莫知其昨日孕而今日產矣, 朔日孕而望日產矣, 隨孕隨產, 本無形跡。 蓋明產者胎已成形, 小產必覺; 暗產者胎仍以水, 直溜何知? 故凡今之行院家多無大產, 以小產之多也。 聚娼妓者多少子息, 以其子宮滑而慣於小產也。 今嘗見艱嗣求方者, 問其陽事, 則曰能戰, 問其功夫, 則曰儘通, 問其意況, 則怨嘆曰: 人皆有子我獨無。 亦豈知人之明產, 而爾之暗產耶? 此外如受胎三月五月而每有墮者, 雖衰薄之婦常有之, 然必由縱慾不節, 致傷母氣而墮者為尤多也。 故凡恃強過勇者多無子, 以強弱之自相殘也。 縱肆不節者多不育, 以盜損胎元之氣也。 豈悉由婦人之罪哉? 欲求我方者, 當以此篇先讀之, 則傳方之思, 已過半矣。

小產論外方
人參黃耆湯婦四八小產氣虛血不止。 當歸川芎湯婦四三小產瘀血痛。 殿胞煎新因十小產後腹痛。

下胎斷產四四
下胎斷產本非仁者之事, 然有婦人臨產艱危, 或病甚不勝產育者, 則下胎斷產之法有不得已, 亦不可廢者也。 至若水銀, 虻蟲, 水蛭, 斑蝥之屬, 不惟傷胎, 且傷母矣, 用者不可造次。

下胎方
[千金]去胎方婦六一。 扶羸小品方婦五八。 [良方]桂心散婦五四。 下胎小品方婦五六。 [廣濟]下胎方婦五七。

一方: 不拘生胎死胎, 用蓖麻仁二個, 巴豆一個, 麝香一分, 研貼臍中并足心即下。 月一粒, 溫酒吞下。 又方, 下生胎, 用蓖麻子一個。

斷產方
斷產小品方婦六八。 丹溪斷子法婦六九。 [千金]斷產方婦又六七。 斷產灸法婦六七。

產育類論列總方四五
四物湯補八。 八珍湯補十九。 十全大補湯補二十。 五物煎新因三。 當歸湯婦五。 保生無憂散婦四七。 脫花煎新因十一。 壽脾煎新熱十六。 加味歸脾湯補三三。

益母丸婦六四。 紫蘇飲婦二八。 加味芎歸湯婦四四。 芎歸補中湯婦四六。 硫黃湯婦六三, 六二。 芎歸湯婦四一。 五福飲新補六。 補中益氣湯補三十。 小營煎新補十五。 羊肉湯婦七一。 加味逍遙散補九三。 決津煎新因二。 滑胎煎新因九。 滑胎枳殼散婦二四。 奪命丹婦六五。 失笑散婦百四。 龍膽瀉肝湯寒六二。 [局方]黑神散婦五十。


--------------------------------------------------------------------------------

產後類
論產後當大補氣血四六
產後病治, 嘗見丹溪云: 產後當大補氣血, 即有雜證, 以末治之, 一切病多是血虛, 皆不可發表。 此其意謂血氣隨胎而去, 必屬大虛, 故無論諸證, 皆當以大補為先, 其他皆屬可緩。 余於初年, 誠然佩服, 及執而用之, 則每為所困, 經者數次, 始悟其言雖有理, 而未免言之過也。 即今產科所宗, 無非此法, 余目睹其誤, 及親為解救者, 蓋不少矣, 故敢剖析於後, 實有所見, 不得不言, 非存心自衒, 故毀先賢。 若然, 則徒為笑罵之招耳, 賓雖至愚, 必不為也, 觀者其深察此意。

凡產後氣血俱去, 誠多虛證, 然有虛者, 有不虛者, 有全實者。 凡此三者, 但當隨證隨人, 辨其虛實, 以常法治療, 不得執有成心, 概行大補以致助邪, 此辨之不可不真也。

產後虛證, 無非隨人元氣, 必素弱之人多有之, 或於產後血氣俱去而更弱者亦有之。 此當因人察脈, 因脈察證, 若脈氣形氣病氣俱不足, 此當以全虛治之。 若形氣不足, 病氣有餘, 或兼火邪, 或兼外邪, 或以飲食停滯, 是亦虛中有實, 不得不詳審而治。 此中委曲, 未能言盡, 惟明者悟之。

產後不虛證, 蓋或其素日無病, 或年少當時, 或以素耐辛苦貧勞之質, 此輩本無不足, 及其一旦受孕, 乃於無病腹中參入此物, 故致血氣壅塞, 為脹為嘔, 是皆添設有餘之病。 及其既產, 始見通快, 所留得去, 仍復故吾。 常人之產, 此類極多, 果何虛之有? 然或以內傷, 或以外感, 產後之病, 難保必無, 倘有所犯, 去之即愈, 若概行大補, 果能堪否? 即臨盆帶去血氣, 未免暫見耗損, 然以壅滯之餘, 不過皆護胎隨從之物, 去者當去, 生者旋生, 不出數日, 必已來復, 此生化自然之理, 何至是產皆虛也。 凡治此類, 但當因證用治, 若執云產後必當大補氣血, 則實實之病, 必所不免, 而輕者必甚, 甚者必危矣。 由此觀之, 則立言者固不易, 而用言者又豈易哉。

產後全實證, 有如外感風寒, 頭痛身熱, 便實中滿, 脈緊數洪大有力者, 此表邪之實證也。 又火之盛者, 必熱渴躁煩, 或便結腹脹, 口鼻舌焦黑, 醋喜冷飲, 眼眵, 尿管痛赤, 脈見洪滑, 此內熱之實證也。 又鬱怒動肝, 胸?脹痛, 大便不利, 脈弦而滑, 此氣逆之實證也。 又惡露未盡, 瘀血上衝, 心腹脹滿, 疼痛拒按, 大便難而小便利, 此血逆之實證也。 又凡富貴之家, 保護太過, 或過用人參, 耆, 朮, 以致氣壅, 或過用糖, 酒, 炭火, 以致內熱, 或產本不虛而妄用大補之藥, 以致增病, 此調攝之實證也。 又或因產過食, 恐其勞困, 固令勉強, 以致停蓄不散, 此內傷之實證也。 以上諸證, 姑舉要者以見其概。 然既有表邪則不得不解, 既有火邪則不得不清, 既有內傷停滯則不得不開通消導, 且人有強弱, 產有虛實, 病有真假, 治有逆從, 固不可以同日語也。 觀六元正紀大論曰: 婦人重身, 毒之何如? 曰: 有故無殞, 亦無殞也。 此自經常不易之大法, 亦何庸贅辨之若此, 第因丹溪之言, 人多偏執, 故不得不詳盡其說, 以解後人之惑也。 諸虛實治法詳具後條。

論產後三禁四七
觀[病機機要]云: 治胎產之病, 當從厥陰證論之, 宜無犯胃氣及上二焦, 是為三禁, 謂不可汗, 不可下, 不可利小便。 發其汗則同傷寒下早之證, 利大便則脈數而傷脾, 利小便則內亡津液, 胃中枯燥。 但使不犯三禁, 則營衛自和, 而寒熱自止矣。 凡用治之法, 如發渴則白虎, 氣弱則黃耆, 血痛則當歸, 腹痛則芍藥, 大抵產病天行從加減柴胡, 雜證從增損四物, 巿察脈證而用之。 詳此說雖為產育之大法, 然病變不同, 倘有是證, 則不得不用是藥, 所謂有病則病受之也。 第此經常之法, 固不可不知, 而應變之權, 亦不可執一也。

產後腹痛四八

產後腹痛, 最當辨察虛實。 血有留瘀而痛者, 實痛也, 無血而痛者, 虛痛也。 大都痛而且脹, 或上衝胸?, 或拒按而手不可近者, 皆實痛也, 宜行之散之。 若無脹滿, 或喜揉按, 或喜熱熨, 或得食稍緩者, 皆屬虛痛, 不可妄用推逐等劑。

凡新產之後, 多有兒枕腹痛者, 摸之亦有塊, 按之亦微拒手, 故古方謂之兒枕, 皆指為胞中之宿血, 此大不然。 夫胎胞俱去, 血亦豈能獨留? 蓋子宮畜子既久, 忽爾相離, 血海陡虛, 所以作痛。 胞門受傷, 必致壅腫, 所以亦若有塊, 而實非真塊。 腫既未消, 所以亦頗拒按。 治此者但宜安養其臟, 不久即愈, 惟殿胞煎為最妙, 其次則四神散, 五物煎皆極佳者。 若誤認為瘀, 而妄用桃仁, 紅花, 玄胡, 青皮之屬, 反損臟氣, 必增虛病。 一, 有母體本虛而血少者, 即於產時亦無多血, 此輩尤非血滯, 若有疼痛; 只宜治以前法, 或以大, 小營煎, 黃雌雞湯主之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