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疟
孙 阴气先伤,阳气独发,犹是伏暑内动,当与金匮瘅疟同例。瘅疟
竹叶 麦冬 生地 玄参 知母 梨汁 蔗浆
施 发热身痛,咳喘,暑湿外因,内阻气分,有似寒栗,皆肺病也。
竹叶 连翘 薄荷 杏仁 滑石 郁金汁
又 微寒多热,舌心干,渴饮脘不爽,此属瘅疟,治在肺经。
杏仁 石膏 竹叶 连翘 半夏 橘红
程 阴气先伤,阳气独发,有瘅热无寒之虑。
鲜生地 知母 麦冬 竹叶心 滑石
唐 未病,形容先瘦,既病,暮热早凉,犹然行动安舒,未必真正重病伤寒也,但八九日,病来小愈,骤食粉团腥面,当宗食谷发热,损谷则愈,仲景未尝立方,此腹痛洞泻,食滞阻其肠胃,大腑不司变化,究其病根,论幼科体具纯阳,瘦损于病前,亦阳亢为消烁,仲景谓瘅疟者,单热不寒,本条云,阴气孤绝,阳气独发,热灼烦冤,令人消烁肌肉,亦不设方,但云以饮食消息之,嘉言主以甘寒生津可愈,重后天胃气耳,洞泻既频,津液更伤,苦寒多饵,热仍不已,暮夜昏谵,自言胸中格拒,腹中不和,此皆病轻药重,致阴阳二气之残惫,法当停药与谷,谅进甘酸,解其烦渴,方有斟酌。
又 鼻煤,唇裂舌腐,频与芩连,热不肯已,此病本轻,药重于攻击,致流行之气,结闭不行,郁遏不通,其热愈甚,上则不嗜饮,不纳食,小溲颇利便必管痛,三焦皆闭,神昏瘛疭有诸。
连翘心三钱 鲜石菖蒲汁一钱半 川贝母三钱 杏仁二十粒 射干二分 淡竹叶一钱半
又 自停狠药,日有向愈之机,胃困则痞闷不欲食,今虽未加餐,已知甘美,皆醒之渐也,童真无下虚之理,溲溺欲出,尿管必痛,良由肺津胃汁,因苦辛燥热烈气味,劫夺枯槁,肠中无以营运,庸医睹此,必以分利,所谓泉源既竭,当滋其化源,九窍不和,都属胃病。
麦门冬二钱 甜杏仁四钱 甜水梨皮三钱 蔗浆一木杓
张 舌赤,烦汗不寐,肢体忽冷,乃稚年瘅疟,暑邪深入所致。
杏仁 滑石 竹叶 西瓜翠衣 知母 花粉
又 热甚而厥,幼稚疟症皆然。
竹叶石膏汤去人参、半夏,加知母。
某 风温阳疟。温疟
杏仁 滑石 连翘 黄芩 青蒿 淡竹叶
丁 脉右数,左小弱,面明,夏秋伏暑,寒露后发,微寒多热,呕逆,身痛,盖素有痰火,暑必挟湿,病自肺经而起,致气不宣化,不饥不食,频溺短缩,乃热在气分,当与温疟同例,忌葛柴足六经药。
桂枝白虎汤加半夏。
胡 按仲景云,脉如平人,但热无寒,骨节烦疼,微呕而渴者,病名温疟,桂枝白虎汤主之。
桂枝白虎汤。
盖今年夏秋久热,口鼻吸暑,其初暑邪轻小,不致病发,秋深气凉外束,里热欲出,与卫营二气交行,邪与二气遇触,斯为热起,临解必有微汗者,气邪两泄,然邪不尽,则混处气血中矣,故圣人立法,以石膏辛寒,清气分之伏热,佐入桂枝,辛甘温之轻扬,引导凉药以通营卫,兼知母专理阳明独胜之热,而手太阴肺,亦得秋金肃降之司,甘草粳米和胃阴以生津,此一举兼备,方下自注云,一剂知,二剂已,知者,谓病已知其对症,已者,中病当愈之称耳。
邓 寒少热多,胸中痞胀,温邪未解,谩言止截。
淡黄芩 炒半夏 姜汁 生白芍 草果 知母 乌梅
又 照前方去半夏姜汁加鳖甲。
吴 间日寒热,目黄口渴,温邪兼雨湿外薄为疟。
滑石 杏仁 白蔻仁 淡黄芩 半夏 郁金
又 脉数,舌红口渴,热邪已入血分。
竹叶 石膏 生地 丹皮 知母 青蒿梗
又 饮食不节,腹中不和,疟邪攻胃。
鲜首乌 乌梅肉 生鳖甲 黄芩 丹皮 草果 知母
送保和丸二钱。
又 人参 生谷芽 枳实汁 茯苓 广皮 炒半夏曲
朱 舌黄烦渴,身痛,心腹中热躁,暑热不解为疟,经言暑脉自虚,皆受从前疲药之累瘁。暑疟
石膏 知母 生甘草 炒粳米 麦冬 竹叶
何 劳倦伤气,遗泄伤阴,暑邪变疟,炽则烦冤最盛,分解使邪势轻,参、术、芪、附,皆固闭邪气也。
草果仁 知母 淡黄芩 川贝母 青蒿 花粉
冯 暑伤气分,上焦先受,河间法至精至妙,后医未读其书,焉能治病臻效,邪深则疟来日迟,气结必胸中混蒙如痞,无形之热,渐蒸有形之痰,此消导发散,都是劫津,无能去邪矣。
石膏 杏仁 半夏 厚朴 知母 竹叶
黄 脉数,目眦黄,舌心干白黄胎,口中粘腻,脘中痞闷,不思纳谷,由于途次暑风客邪内侵募原,营卫不和,致发疟疾,夫暑必兼湿,湿也,热也,皆气也气与邪搏,则清浊交混,升降自阻,古称湿遏必热自生矣,圣帝论病,本乎四气,其论药方,推气味,理必苦降辛通,斯热气痞结可开,消导攻滞,香燥泄气,置暑热致病之因于不治,不识何解。
川连 黄芩 花粉 桔梗 白蔻仁 郁金 橘红 六一散
又 苦降能驱热除湿,辛通能开气宣浊,已经见效,当减其制,仍祖其意。
川连 桔梗 白蔻仁 厚朴 茵陈 茯苓皮 银花 白通草
胡 间日疟,痰多脘闷,汗多心热,伏暑内炽,忌与风寒表药。
滑石 黄芩 厚朴 杏仁 通草 白蔻 半夏 瓜蒌皮 知母
又 黄芩 草果 知母 半夏 生白芍 乌梅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