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疟第 4 页
某 寒起呕痰,热久不渴,多烦,中焦之邪,仍以太阴脾法。
草果 知母 生姜 乌梅 炒半夏 桂枝木
早服鳖甲煎方。
葛 疟久,舌白泄泻,太阴脾伤,肌肉微浮,宜补中却邪,大忌消克发散。
人参 草果 白芍 茯苓 煨老姜 炙草
王 脉濡,不渴,呕痰不饥,是太阴脾疟,当辛温以理中焦之阳。
生于术 半夏 草果 紫厚朴 茯苓 姜汁
又 太阴脾疟,必有寒湿凝阻其运动之阳,所防久虚变幻,浮肿腹胀,人参未能多用,权以生术代之,但与络方少逊,佐以通药则无碍。
生于术 桂枝木 炒常山 茯苓 生鹿角 生姜汁
某二二 寒起四末,渴喜热饮,属脾疟状,先当温散。
杏仁 厚朴 草果仁 知母 生姜 半夏
金 既成间日寒热疟,呕吐痰涎,其疟邪大犯脾胃,故不饥不食,脉仍虚,舌白,治在太阴,不必攻表。
人参 半夏 草果 橘红 黄芩 知母 姜汁
沈十岁 脉濡,寒热,疟日迟,腹微满,四肢不暖,是太阴脾疟,用露姜饮以升阳。
人参一钱 生姜一钱
露一宿,温暖服。
华 用劫药疟止,新沐疟来,阳弱失卫,外邪直侵入里,证以疟来不得汗,邪不从外解大着。厥阴疟
川桂枝 炮黑川乌 生白术 炒黑蜀漆 全蝎 厚朴
姜汁丸。
王五二 暑湿伤气,疟久伤阴,食谷烦热愈加,邪未尽也,病已一月,不饥不饱,大便秘阻,仍有潮热,全是津液暗伤,胃口不得苏醒,甘寒清热,佐以酸味,胃气稍振,清补可投。胃阴虚
麦冬 干首乌 乌梅肉 知母 火麻仁 生白芍
高 阴虚,温疟虽止,而腰独痛,先理阳明胃阴,俾得安谷,再商治肾。
北沙参 麦冬 木瓜 蜜水炒知母 大麦仁 乌梅
周 舌白,脉小,暑邪成疟,麻黄劫汗伤阳,遂变痉症,今痰咸有血,右胁痛引背部,不知饥饱,当先理胃津。
大沙参 桑叶 麦冬 茯神 生扁豆 苡仁
杨 高年疟,热劫胃汁,遂不饥不饱,不食不便,渴不嗜饮,味变酸浊,药能变胃方苏。胃逆不降
人参 川连 枳实 牡蛎 淡干姜 生姜
徐 脉数,左寸大,关弦,疟后食大荤太早,胃气受伤,不得下降,致痞闷恶心,痰多唇燥,大便不利,俱是腑气不宣之象,拟进温胆汤法,以和胃气。
炒焦竹茹 炒焦半夏 草果仁 生枳实 杏仁 橘红 金斛 花粉
黄 疟后不饥,咽即吐,此脘膈痰与气阻,胃不降,则不受纳,仿温胆汤意,佐以苦味降逆。
鲜竹茹 枳实 炒半夏 茯苓 橘红 川连 苦杏仁 郁金汁
李 不饥,口涌甜水,疟邪未清,肝胃不和。肝胃
川连 干姜 枳实 瓜蒌仁 半夏 广皮白 姜汁
又 口涌甜水,脾瘅。
川连 黄芩 厚朴 半夏 生干姜 广皮
煎送脾约丸。
又 橘半枳术丸。
金 寒自背起,冲气由脐下而升,清涎上涌呕吐,遂饥不能食,此疟邪深藏厥阴,邪动必犯阳明,舌白形寒,寒胜,都主胃阳之虚,然徒补钝守无益。
人参 半夏 广皮白 姜汁 川椒 乌梅 附子 生干姜
方 先厥而疟,蛔虫下出,呕逆腹鸣,脘痞窒塞,此厥阴疟疾,勿得乱治。
川连 淡干姜 姜汁 川桂枝 生白芍 乌梅肉 黄芩
秋露水煎药。
又 阳微寒胜,疟久不已理胃阳以壮中宫使四末之邪,不令徒犯脾胃。
人参 炒半夏 生姜 乌梅 草果 炒常山
秋露水煎。
又 辛酸两和肝胃,已效。
人参 草果 生姜 生白芍 乌梅 炙鳖甲
吴 体丰色白,阳气本虚,夏秋伏暑,挟痰饮为疟,寒热夜作,邪已入阴,冷汗频出,阳气益伤,今诊得脉小无力,舌白,虚象已着,恐延厥脱之虑,拟进救逆汤法。
人参 龙骨 牡蛎 炙草 桂枝木 炒蜀漆 煨姜 南枣
又 闽产,阳气偏泄,今年久热伤元,初疟发散,不能去病,便是再劫胃阳,致邪入厥阴,昏冒大汗,思肝肾同属下焦,厥阳挟内风冒厥,吐涎沫胶痰,阳明胃中,久寒热戕扰,空虚若谷,风自内生,阅医药不分经辨症,但以称虚道实,宜乎鲜有厥效,议用仲景安胃泄肝一法。
人参 川椒 乌梅 附子 干姜 桂枝 川连 生牡蛎 生白芍
又 诸症略减,寒热未止,尚宜实阳明,泄厥阴为法。
人参 炒半夏 淡干姜 桂枝木 茯苓 生牡蛎
又 天暴冷,阳伤泄泻,脉得左手似数而坚,口微渴,舌仍白,阴液既亏,饮水自救,非热炽也,议通塞两用,冀其寒热再缓。
人参 淡附子 桂枝木 茯苓 生牡蛎 炒黑蜀漆
蔡 恶进谷食,舌干龈胀,不饥不知味,寤多寐少,皆由疟汗呕逆,都令诸阳交升,胃气不降,则不食,阳不下潜则无寐,肝风内震,则火升心热,法当和胃阳,平肝气,肝平胃醒,必谷进能寝矣。
知母 北沙参 麦冬 新会皮 乌梅肉 新谷露冲
金七五 强截疟疾,里邪痞结,心下水饮,皆呕吐无余,病在胃口之上,老年阳衰,防其呃厥,舍泻心之外无专方。
人参 枳实 干姜 半夏 川连 黄芩
又 舌白,气冲心痛,嗳噫味酸,呕吐涎沫,皆胃虚肝乘,仿仲景胃中虚,客气上逆,可与旋覆花代赭石汤。
旋覆花 代赭石 人参 半夏 茯苓 姜汁 粳米
又 诸恙向安,寝食颇逸,平昔肝木易动,左脉较右脉弦长,味变酸木侮土,秋前宜慎。
人参 半夏 茯苓 广皮 生谷芽 生白芍
马 疟半月不止,左胁下已有疟母,寒热时,必气痞呕逆,乃肝邪乘胃,有邪陷厥阴之象,拟进泻心法。
川连 黄芩 干姜 半夏 人参 枳实
朱女 厥阴冲气上攻,眩晕,间疟。
安胃丸三钱椒梅汤送。
陈氏 疟母,是疟邪入络,与血气扭结,必凝然不动,今述遇冷劳怒,冲气至脘,痛必呕逆,必三日气降痛缓,而后水饮得入,此厥逆之气,由肝入胃,冲脉不和,则经水不调。
延胡 川楝子 半夏 蓬术 蒲黄 五灵脂 姜汁
韩二七 疟不止,欲吐。
炒半夏一钱半 厚朴一钱 青皮一钱 炒焦知母一钱半 草果仁一钱 橘红一钱
临服调入姜汁一钱。
吴 背寒,疟来渐晏,邪有入阴之意,此伏邪不肯解散,都因久积烦劳,未病先虚也,饮水少腹如坠,脘中痞结不舒,中焦屡受邪迫,阳气先已馁弱,议两和太阴阳明法。脾胃
草果 知母 半夏 厚朴 姜汁 乌梅 黄芩 花粉
又 进两和阴阳,寒热已止,诊脉右濡,明是气衰,宜和胃生津,使余邪不攻自解。
人参 知母 炙鳖甲 生白芍 乌梅肉 大麦仁 炒丹皮
又 脉左数,舌绛暮渴。
炒麦冬 人参 首乌 白芍 丹皮 茯神
另更衣丸二钱。
陆六十 口涌清涎,不饥不食,寒热邪气,交会中焦,脾胃日困。
半夏 姜汁 茯苓 厚朴 炒常山 草果 乌梅
又 大半夏汤加草果乌梅。
凌十三 疟久,脾胃气伤,不食倦怠,半年不肯复元,论理必用参术益气,但贫窘岂能久用,然久延不苏,倘腹满浮肿,便难调治。
白术膏加砂仁末。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