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之渊源第 4 页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随着人们对发病学原理认识的逐渐深化,又提出了调摄精神形体,以强身健体,提高防病机能的理论。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法,效法,取法之意。于,语助词。意为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和于术数(和者,调也。此处指适当运用之意。术数:张介宾注:“修身养生之法。”即指导引、按跷、吐纳等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方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妄者,乱也。此处有违背常规之意。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方面。不妄作劳:即是指不要违背常规的劳动。),故能形与神俱(形,是指形体;神,是指精神;俱,偕也,具有共存、协调之意。),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认为人的自然寿命是一百二十岁,百岁,是其大约数。)。”这就是说,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必须要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制定养生策略;对饮食、起居、劳动、休息等诸多方面均有适当地节制与安排,方能达到健体增寿、祛病延年的目的。反之,如果生活起居没有规律,饮食没有节制,必然会消弱身体抵抗力,影响身体健康,从而导致发生疾病。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酒为浆(浆,泛指饮料。以酒为浆,即把酒当作一般饮料来饮,是形容嗜酒无度。此泛指饮食不节。),以妄为常……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同时,古人还特别重视调摄精神对于增强身心健康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意义。因为人都是有情感的,而情感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生理甚至病理方面的变化。中医学把人体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合称“七情”,在一般的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周围环境所作出的精神上的反应,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七情过度和郁结就会产生内伤,有损五脏,即所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中医历来主张欲身心健康,应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防止过度情志波动,保持心胸开朗,情怀舒畅,精神乐观是养生之大旨也。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说,“把握阴阳(即把握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呼吸精气(即气功中“吐纳”之类的养生方法。),独立守神(独立,即自作主宰;守神,即精神内守。),肌肉若一(即指肌肤保持青春活力而不衰老。),故能寿敝天地(王冰注:“敝,尽也”。意为与天地同寿。实际上是形容真人的寿命最长。)……此其道生(即指精通养生之道的意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名人养生][图文]黄永玉的养生之道 12-19 [饮食养生]秋季养生汤的做法 09-25 [饮食养生][图文]中医推荐中秋养生食物 09-25 [养生小常识]女性中秋养生三则 09-25 [四季养生]秋季养生谈食补与药补 09-15 [四季养生][图文]秋季养生谈“枣” 09-09 [养生小常识]秋季养生小常识——泡脚 09-08 [饮食养生]适合秋季煲汤的四种蔬菜 09-08 [养生文化]养生谈“善” 09-05 [饮食养生]秋季饮食养生——扁豆烧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