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特色 >> 治未病 >> 正文

中医治未病的目的及原则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医治未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9 15:30:48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在疾病发作之前或未进一步发展之际阻挡病变发生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是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医家,他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什么是“未病”呢?首先“未病”为“无病”,即肌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其次,“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与现在流行的“亚健康”概念不谋而合。现在,已经可以对其中的一些信息进行识别、诊断和治疗了。再则,“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根据疾病转变规律及器官相关法则,身体某一器官已有病,会影响到其他器官并使之生病。
  中医治未病的目的及原则:目的之一就是保证健康,延长人生命的期限;目的之二是提高生活的质量。以下是中医治未病的原则:
     1、道法自然,平衡阴阳——也就是说人的生活起居在四时季节中必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生理活动才能保持正常。
     2、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身心疾病是当代社会的多发病,中医学的养生观脱胎于道儒等诸子百家养性的思想,因此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保健在养生“治未病”中的作用。
     3、饮食调理,以资气血——这是“治未病”的上策,即是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上策,是最高水平的“治未病”之术。每个人的饮食应按其不同体质而有所取舍,不要片面追求一饱口福。
     4、强身健体,动静相宜——平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使血脉流通,气机调畅,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要做到劳逸结合,使活动有益于身心。
     5、增强正气,规避邪气——因为疾病的发生涉及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的因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邪气侵犯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所以预防疾病发生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一是培养正气,提高肌体的抗邪能力;二是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病邪侵袭。首先是增强正气:一方面重视精神调养;另一方面还可以用药物及人工免疫等方法,增强体质,提高抗邪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其次要规避邪气:要注意饮食清洁,防止病从口入;药物预防,驱除邪气,提高免疫机能;爱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维持环境卫生,防止污染等。
     6、早期诊治,防病传变——疾病发生后,各有一定的转变规律,应该根据其规律采取阻截措施。在临床上对一切疾病的治疗,都是越早越好。《黄帝内经》亦有“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的说法。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