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面神经炎第 4 页
4.气虚血瘀
主证:口眼?沸保?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看质淡黯,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45g,党参30g,鸡血藤30g,归尾12g,川芎9g,桃仁12g,川红花9g,白芍15g,地龙10g,全蝎9g,僵蚕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偏寒者加桂枝10g、细辛6g以加强辛温解表散寒之力;兼痰浊者加白芥子15g、半夏12g、胆南星10g以助化痰之功。
针灸对本病也有独特的疗效 。
1.毫针与艾灸
(1)风邪外袭
取穴:风池、地仓、颊车、四白、阳白、合谷。
加减:若兼恶寒发热、头痛、关节痛楚等表证者,加大椎;露睛流泪者,加攒竹或鱼腰;耳后病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