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经验交流 >> 正文

阻塞性黄疸的中医治疗新探第 2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6 14:00:32

  在治疗上,中医依黄帝《内经·五脏别论篇》“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后世医家又有六腑以通为用之说,故阻黄的治疗多以疏、清、通为原则,通过辨证对原因不同的证型分别施以:茵虎合剂(清热利湿、利胆导滞);牛黄五花散(清热凉血、利胆解毒);茵陈术附汤(温中化湿、健脾利胆);隔下逐瘀汤(活血化瘀、化痰退黄)等治疗,“阻塞性黄疸”是湿、瘀为患,因此去湿利小便、通腑化瘀则成为其重要治法。
  纵观目前国内中医诊治现状,虽然中药的临床运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其对阻塞性黄疸病症仍以医师个体的主观判断为依据,缺乏客观的理化指标支持,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确切性、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从而使中医中药疗效的验证缺乏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标准化治疗十分困难。目前国内学者尚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对阻塞性黄疸中医分型的量化标准,更没有基于某一标准对阻塞性黄疸的治疗进行立体的、系统的、阶段化的研究。
  辨证施治一直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针对四型黄疸病人的不同特点,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治则及与之相应的特色方剂。①茵虎合剂组方为:茵陈、虎杖、大黄、生姜。方中茵陈为君,因其具有苦泄下降,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能。虎杖性苦寒,入肝、肺、胆经,能清热、凉血、解毒,活血通经。近代用于烧烫伤疗效良好。临床初步观察证实它既能减少或防止ERCP术后出血,又能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大黄性苦寒,降泄瘀热,又入血络,破一切瘀血。因其气香故兼入气血,少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痛。其力沉而不厚,下一切疼痛积聚,上两药为臣。尘姜为姜科多年尘草木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有效成分为姜酚,其中的辛辣成分起着刺激温度调节受体的作用,其刺激结果通过反射作用影响胃液和胆汁的分泌。中医认为生姜能和胃降逆,利水散结,为方中之佐使。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散结导滞之功。②牛黄五花散组方:水牛角粉、大黄、黄连、栀子、甘草、茵陈、双花、蒲公英、草河车、土茯苓、野菊花、大青叶。方中水牛角粉清热解毒凉血,配以黄连、栀子则清热解毒之力更大。茵陈、大黄降泄瘀热,清热利湿以退黄。加双花、蒲公英、草河车、大青叶、野菊花以清热解毒。正所谓“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甘草调和诸药,且能和中解毒,③茵陈术附汤组方:茵陈、白术、附片、干姜、炙甘草。方中茵陈、附片并用以温化寒湿,且能利胆,白术、干姜、甘草健脾温中,若腹胀,苔厚者,去白术甘草,加苍术、厚朴以燥湿除满。肤痒者加秦芄、地肤子,祛风止痒,利水退黄。④隔下逐瘀汤组方:茵陈、大黄、桃红、红花、赤芍、月皮、当归、郁金、玄胡、香附、草决明、法夏、旋覆花、山楂。方中桃红、红花、赤芍、丹皮活血化瘀;茵陈、大黄泻热化瘀且退黄:当归养血行血;郁金、香附、玄胡行气活血且化瘀,均为气中之血药;草决明清肝化痰,法夏燥湿化痰,旋覆花清上焦之顽痰,山楂消食化痰。正所谓“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因瘀疸乃顽疾、瘀血腹固难化,痰瘀阻络则湿热瘀阻,难以通达,治痰可以化瘀散结,祛除腹结凝滞的湿热,瘀滞得化、则瘀热易清、黄疸易于消散。我们通过辨证施治和对阻塞性黄疸间夹症的中药调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我们的研究中,将阻塞性黄疸患者按其主症如目黄、身黄、尿黄,次症如胁肋疼痛、纳差、乏力、脘腹胀满、排便情况、大便颜色的程度等进行量化评分,将这一传统意义上主观的判断客观化、量化。使传统的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方式更有客观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对病人黄疸病情进行科学的评估,然后运用先进的内镜技术如:ENBD(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ST(内镜乳头肌切开术)、胆道支架置放术、内镜碎石及取石术先期解决胆道流出通道的问题,结合中医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化痰退黄的功用,将中西方医学的精粹兼容并收,最大程度地提高了阻塞性黄疸病人的治疗效果。围绕这一技术核心,将深奥的中医治疗阻塞性黄疸理论与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标准化、简易化,还将研制相应的简易操作罗盘图示仪、光谱比色仪、自动分型软件等指导临床分型、简化临床治疗。通过临床对照、动物模型和药理毒理实验多方面论证,祖国传统中医药经过合理的辨证施治,能够绝对安全而有效地运用于阻塞性黄疸的治疗,不仅能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更能改善机体状况和争取手术时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