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验:辨治神经性耳鸣验案第 2 页
服药十四剂后,自感耳鸣次数有所减少,睡眠明显好转,时有头胀痛,加龟板30克以加强滋阴潜阳。上方辨证化裁连服1个月后,耳鸣程度及次数明显减轻。继续巩固治疗2个月后,耳鸣基本消失,偶有睡眠不佳时出现耳鸣。嘱患者调情志,勿动怒。至今时来门诊中药调理治疗以巩固疗效。
按 神经性耳鸣为多发病,难治病,中老年妇女多见,可归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神经性耳鸣多为情志所致,或素有高血压病史,肝者将军之官,性刚劲,主升发疏泄,若情志失畅,肝失条达,郁久化火伤阴,致肝阴亏虚,阴虚不能制阳,虚阳上越则耳窍作响,出现耳鸣如潮,易伴有耳胀头胀,眩晕面赤,烦躁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日久火灼阴伤,肝阴不足以制阳而致阳亢盛于上,故肝阳上亢的基础必定存有肝阴不足。辨证上多属刚证中的虚证,病性属虚实夹杂。治疗原则上需遵循“养肝体而为肝用”。用药上首先选用柔肝养肝类药如白芍、当归、丹参,再配以少量清肝类药如栀子、丹皮、桑叶、菊花,和平肝类药如一些重镇潜阳的金石类药,在基础上定要加上安神类药如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百合、合欢花等,最后以顾护脾胃收尾,组方严谨,丝丝相扣,临证方可见效。
本案例中选用大量白芍、丹参以柔肝养心类药为君药,栀子、丹皮清肝热,石决明、代赭石平肝阳,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百合养心安神,均为臣药,炒白术、茯苓、白蔻仁健脾化湿,顾护脾胃,为佐药,炙甘草安中焦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以达柔肝养心,滋阴潜阳之力。龟板为血肉有情之品,滋阴潜阳效果更好,或加鳖甲、麦冬滋阴清热,或加磁石以平肝潜阳、重镇安神。临证辨证选药,方可见效显著。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