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走向世界
陈德华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为了迎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5周年,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编印《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传》,以集中反映我国当代中西医结合专家的工作历程、学术成就,体现他们多年的艰辛奉献和卓越成果。这些医学专家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推荐,全国共推荐178名。他们多年来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其中有十几位是我国两院院士。该书内容丰富多彩,充满激情,有着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发展都有深远影响,涵盖中西医结合各个领域。
中西医结合教育与人才培养成绩显著
1958年~1978年20年间,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同时部分省市举办中医学习西医总共13万人,为开展中西医结合事业打下基础。1978年改革开放后,全国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开始相继招收中西医结合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经过30年努力,全国现有中西医结合专业将近25个,博士、硕士点200多个,部分医学院校设立博士后流动站。30年来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逐步在完善,多学科、多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中西医结合各个专业多层次人才使用受到社会欢迎和较高评价。
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内涵研究硕果累累
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内涵研究是几十年来国内外医学界一直关注的事。在《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传》一书中,认为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与内涵由多种元素组成,几十年来从临床到实验,从微观到宏观,从整体到局部有很大发展,有许多突破。如中西医的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中西医结合临床各科在具体结合对象中,总结概括出相应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
(一)中西医结合类型研究
1.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有机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西医临床诊断学研究的精髓和理论体系相结合的体现,是中西医临床治疗学一个重要指标原则和独特优势的重要体现,而疾病分型诊治是中西医临床辨证论治和分型治疗有机结合的体现。
2.用现代基础医学研究中医学术。 以微循环作为客观指标进行中医辨证依据研究中医血瘀症本质。血液流速减慢或停滞、红细胞聚集、输出枝循环顶明显舒张、血瘀渗出、出血等是血瘀证的主要微循环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已被国内外医学界一致公认为是血瘀证的重要依据,是中医理论发展一大突破,是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的发展,同时又是中医药现代化的体现。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研究
1.提高临床疗效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永恒主题。单病种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在临床中发展中西医结合学术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些专家认为单病种的内涵是定位在一个病一个病地研究,主要从疾病诊断、治疗、疗效、药理、药物等实验研究的成果中评估中西医结合疗效高低,以此,可推进单病种研究向建立系统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疗效机理研究过渡。专家们认为这是中西医结合临床评估系统工程。
2.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防治重大疫情。2003年中医药防治非典显示巨大威力,中西医结合防治非典发挥双向诊断治疗作用。全国5000多名非典病人有70%以上是由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高达80%以上。中西医结合为防治重大疫情做出历史性贡献。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肿瘤、肝病、艾滋病等均取得较大的进展和新的突破。
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当今时代,人类从征服自然转向回归自然,人们充分认识到天然药物具备许多优势,是新药开发的巨大资源。例如经过筛选知道当归芦荟丸治疗慢性细胞性白血病的主导药是青黛,再进一步通过化学分析知道青黛里起主导作用的是靛玉红,我们可直接用靛玉红做成单味药治疗慢性细胞性白血病投放国际市场。这样也可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进入各个国家。这是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出路,从单味药材里提取有效成分,通过临床观察研制新剂型、新品种,发挥一药多用的优势。中医药走向世界,中西医结合的作用不可低估。
21世纪新技术、新理论的广泛应用,多学科紧密配合将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和迅速发展的新平台,给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将被世界医学界逐步认同和接受。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