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教育 >> 正文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材存在的几个问题第 6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3 22:31:33

  问题:所谓辨证论治,乃首先辨证,依据或针对证而立法、选方、用药。上述肺脓肿的辨证论治没有辨证诊断,成了依据或针对“期”或“证候”的“辨期论治”或“辨证候论治”,与辨证论治命题不符。

  (3)关于“辨证论治”项之“证候”:所谓证候即证的临床表现,包括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到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尤其强调不可缺舌象、脉象)。值得提醒和注意的是有些章节辨证论治的证候却偏偏缺失了舌象、脉象。

  (4)关于中医术语规范运用问题:如阻塞性肺气肿的“辨证论治”之“肺肾两虚证”的治法为“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药为“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如见喘脱危象,急加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补气纳肾,回阳固脱”。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论治之“肺肾气虚证”的治法也为“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药为“补肺汤加减。肾不纳气者,加胡桃肉、沉香以纳气定喘;……如见喘脱危象者,急加参附汤送服黑锡丹以补气纳肾,回阳固脱”。两者证候、治法相同,因此该两病之“证”应当是“同证”。但前者称“肺肾两虚证”,后者却称“肺肾气虚证”;两者治法均为“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在方药中却又出现“补气纳肾”概念。中医脏腑学说只有“肾主纳气”,肾气虚,则肾不纳气,动辄气喘等,理应“补肾纳气”。不仅中医学文献无“补肺纳肾”或“补气纳肾”之说,更无“纳肾”之谓。一般“肺肾气虚证”的治法为“补肾益肺,纳气定喘”,方药多以人参蛤蚧散加减。笔者建议:应以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准加以规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