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2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胃炎,萎缩性;中药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炎另一种常见类型,临床上萎缩胃与胃萎缩有所区别。近年来随着纤维内窥镜的广泛普及和病理检查的开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率不断提高。2002—2006年,我院应用胃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患者,男49例,女43例;年龄40~50岁37例,50~60岁48例,>60岁7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8岁;病史>2年24例,>5年68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制订《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1]。① 临床症状:胃脘部有烧灼疼痛感,泛酸,手足心热,食后嘈杂,舌质红或黯红,少苔,舌体有小裂纹或瘀斑。②胃镜诊断:胃体局部或大部黏膜变浅,伴轻、中、重度血管透见,呈树枝状或网状。1级:细颗粒,血管部分透见,单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2级:中等颗粒,血管连续均匀透见,多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3级:粗大颗粒,皱襞消失,血管达表层,弥漫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③病理诊断:a.固有腺体萎缩减少1/3为轻度,减少2/3以上为重度。b.黏膜肌层增厚。c.肠上皮化生。d.固有膜炎症。e.淋巴滤泡可以形成。
1.3 治疗方法
治宜滋阴清热,益气活血。予以胃萎汤。基本方:沙参20 g,生地黄15 g,茵陈20 g,玉竹15 g,麦门冬20 g,石斛15 g,鸡内金30 g,甘草10 g,陈皮10 g,黄芪15 g,当归15 g,白术10 g。加减:胃脘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呕吐酸水加吴茱萸、川黄连;身灼热者加玄参;腹胀加莱菔子。水煎服,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疗效。
1.4 疗效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1],痊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胃镜检查黏膜恢复正常,无血管透见,病理结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胃镜检查胃体局部血管透见1级,病理结果固有膜炎症。
2 结 果
本组92例,痊愈78例,占84.78%;无效14例(12例未坚持服药,2例行手术治疗)。
3 讨 论
慢性萎病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在治疗上要抓住2个方面的关键:一方面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一方面促进胃黏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这2种方法都是根本性的治疗。目前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用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增强胃动力以及止痛等对症治疗。
笔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以正虚为本,多属胃阴不足型。因气郁化火,胃热内郁日久则致胃阴不足。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脾与胃表里相配,阴阳相济,一升一降。脾与肝相互为用,肝气疏调脾胃,助其消化之功,脾胃养肝成其疏泄之用,若肝气郁结,乘袭脾胃,使脾失升运,胃失和降,胃脘气机郁滞不通遂生本病。不难看出萎缩性胃炎是胃阴匮乏,虚实夹杂的病证。虚在脾胃,实乃气滞阴伤。胃萎汤方中黄芪、沙参、生地黄、麦门冬、玉竹、石斛益气滋阴、和胃生津;茵陈、陈皮、白术、甘草健脾和胃,防止滋腻过重;鸡内经消食化积;当归活血止痛。诸药配伍,养阴和胃,益气健脾,胃得濡养,脾升胃降,可使胃脘部烧灼疼痛或泛酸、手足心热、食后嘈杂诸症解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甘凉柔润佐以酸甘法为总则,宜慎用香燥、辛热之品而致阴伤液竭之弊。
【参考文献】
[1]于中麟.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77-78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