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的历程第 3 页
中西医结合的提法一出,引起整个卫生系统不小的震动。“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各种声音都有”,但随着西学中的推进,反对的声音逐渐减弱。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从此全国开始了西医学习中医,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各项工作。
这一阶段的西学中活动,为中西医结合培养了一批人才,也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陈可冀正是在这一时期拜医冉雪峰、岳美中为师,系统学习中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赤脚医生与青蒿素
中西医结合要研究什么,能否出一些成果?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西医结合人员经过艰苦的创新性研究,向世人展示了动静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中药治疗急腹症、针刺辅助麻醉等三大成果。这三项成果也被称为中西医结合的“三驾马车”或“老三样”。
后来,全国医药卫生工作者响应毛泽东的“6·26”号召,奔赴基层,支援农村,培养了大批中西医两法都会的赤脚医生。这个赤脚医生队伍,在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群众看病就医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就连世界卫生组织都承认这是中国卫生事业的一大成就。
1967年,青蒿素的发现震惊世界,这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明,并对现代中药学开发和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0~1972年,中央提出医疗卫生工作的三支力量是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这其中,西医是‘壮马’,中医是‘老马’,而中西医结合是‘小马’。”陈可冀打了个比方。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