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如何认识中医第 7 页
但实际上,人类处理语言信息与文字信息的方法是不同的,语言与文字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别,语言是通过声音起作用的,它需要人类的发声器官作为“声源”及人类的听觉器官作为“声宿”,在它们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文字只需要通过人类的视觉器官就可以发挥作用。随着人类生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时代的来临,人们利用视觉处理数据的能力在不断获得加强,据统计,在处理临床医学诊断数据方面,一般图像视觉信息占到70%~80%。在中医临床方面,中医的望诊、舌诊、面诊、以及脉像仪所记录的脉搏波等,都是视觉信息。由此可见,具有图像含义的方块汉字是一种最适宜培养人类视觉器官处理信息能力的文字。
而且事实上,复杂的方块汉字并没有阻碍中医药学的发展,中医药学也并没有因为复杂的方块汉字而始终停留在2000多年前的水平上,从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到唐高宗(公元659年)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唐代官修的《新修本草》,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到现代的《中华本草》,中药学在不断前进。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简帛医书《五十二病方》到现代载方96592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方剂内容在不断增加及完善。从公元前400年的《黄帝内经》成书到公元200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从公元652年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成书到清代名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医的临床辨证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从《灵枢》到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从宋代王惟一的针灸铜人到现代的虚拟人体,随着人们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针灸、针麻、经络的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中医针灸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
回顾世界文化史,人类文化有中国、希腊、印度、埃及、巴比伦、美洲等多个发源地,这些文化发源地分别孕育出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医学文化,然而,源于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医学早已由于种种原因而衰亡,只有源于古中国的中医和源于古希腊的西医至今仍继续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中医与西医是各自源于以不同方法来认识人体系统的医学,古老的中医能突破西医近百年的围剿,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使用方便、操作简捷、治疗费用低廉,以及临床疗效确实等,其中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具有确实的临床疗效,另外中国文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磨灭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