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学术争鸣 >> 正文

中医学术:浅议“浊”和“浊病”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10 14:42:43

作者:马艳东 河北省衡水市中医

  “浊”作为《内经》中的一个医学概念,后世医家论述颇多,特别是近几年来,关于“浊”、“浊毒”之论更是见诸报端。深入研究其“浊”之内涵很有必要,这对探究某些病证的机理,临床治法的确立和方药的实施很有指导意义。

  临床所见,诸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风湿免疫病等等,均具有发病隐匿、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效果不理想、愈后不良等特点。属中医久病、沉疴、痼疾、坏病的范畴。这类疾病,在发病的初期,无论是因外感六淫,或是内伤七情,还是脏腑功能失调,致使痰、湿、瘀等病理产物蓄积体内,留滞在人体经脉系统。久而久之,瘀阻在人体的络脉系统,影响脏腑正常气化功能。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病理产物——混沉之物,也在通过人体脏腑的非正常气化(不归正化)作用,不断杂合形成着一种新的物质(新病邪)。笔者认为这种物质就是“浊”,并将其所造成的疾病称为“浊病”。

  浊病的产生虽由痰、湿、瘀杂合而成,从表象上看虽仍还有或痰、或湿、或瘀的特征,但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已非痰、非湿、非瘀。由于脏腑功能的不同和痰、湿、瘀三邪气的趋化性,其临床特点也不尽相同。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脏腑受损情况,将其分为痰浊病、湿浊病和瘀浊病。即所谓“以痰气盛者为痰浊,以湿气盛者为湿浊,以瘀气盛者为瘀浊”。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咳证、喘证、肺胀)多属痰浊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痹证)多属湿浊病,心脑血管疾病(胸痹、心痛、中风)多属瘀浊病。

  由于浊病的形成一是因脏腑功能衰弱,二是由痰、湿、瘀三气杂合而成,且胶固难解,所以对该病的治疗非一般祛痰、化湿、活血之法所能解之。因此在治法上一是要改善脏腑功能,化解浊毒;二是要采用搜络剔浊的方法,将浊毒剔除。只有这样,久潜沉伏之浊毒才能得以清除,经络营卫气血才能得以畅通,沉疴固疾才能得以好转或痊愈。由于浊物质久潜体内,胶固沉积,治疗非短期能见速效,需长期重用搜络剔浊之品方能见功。常用药物:水蛭、土鳖虫、蜈蚣、全蝎、僵蚕、地龙、蜂房、皂刺、郁金、川芎、三棱、莪术、穿山龙、威灵仙、白芥子等等。在应用时还需结合不同脏腑,以及虚实寒热之不同,辨证用之。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