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浅议“浊”和“浊病”第 2 页
总之,笔者对“浊”和“浊病”有以下认识:一是“浊”产生的必备条件是痰、湿、瘀三邪气久潜体内,杂合而至。三者如缺其一,不能形成。二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表里上下皆可罹患。浊病初期多无临床表现,疾病后期脏腑功能呈现严重失调,气血津液出现严重失衡。三是浊病根据其偏性不同,分为痰浊病、湿浊病、瘀浊病。四是浊病的治疗需两大途径同时进行,即在补益五脏,化浊通络的同时,通经开窍,搜络剔浊。临床中笔者遵循这些原则在治疗慢阻肺、糖尿病、高血脂、风湿免疫病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疗效。
如何对痰浊病、湿浊病、瘀浊病进行界定,即定性定量,浊物质在脏腑中易潜伏的位点,浊物质作用后的脏腑功能改变,以及现代病理学改变等,这些仍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中医五绝网转自《中国中医药》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