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黄帝内经》与临床第 3 页
以脏腑经脉与体表的关系为例,《黄帝内经》中虽然在多个篇章中论述了肺与皮毛的密切关系,如《素问·五脏生成论》云:“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但也有篇章提到了心与皮表的关系,如《素问·刺禁论》云:“心部于表”,其实古代医家在研究医理时,由于心肺共居上焦,所以认为其功能往往有相互影响互通之处,如生理上有心主血脉与肺朝百脉,病理上有《素问·五脏别论》所云“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所以也不难理解心肺与皮表都有一定联系,两者运用时的侧重点也是值得探讨。肺主皮毛多侧重于皮毛受邪,内传于肺,使肺气机不利而致咳,如《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临床上外邪侵犯肌表,邪气影响其所合的肺脏,使其宣发与肃降功能失常,出现咳嗽、鼻塞、发热之病。此时当从宣肺发汗解表入手,可根据病证之偏寒、偏热、偏燥而选用。至于“心部于表”则多侧重脏气紊乱所致之病,一般并非外邪侵袭所致疾患,若属外邪亦仅为火热之气。又由于“心主血脉”,故此类病症多见皮表气血运行障碍方面的症状,如皮表疼痛、灼热、瘙痒乃致疮疡等。另外,由于心主神明,《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故临床上皮表的感知觉障碍,如痛、痒、麻木不仁等,亦可从心论治。心脏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故主一身之表。因而皮表之病,不可忽视从心辨治这一途径。
除心、肺之外,在《灵枢·五癃津液别》中曾云:“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提出脾有保护机体有卫外之功。“脾为之卫”侧重点在于脾胃功能正常,则脏腑得养,营卫充盛,正气存内。也为后世“扶正以祛邪”这一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根据,后世玉屏风散之运用即是一例。“肾为之主外”与《素问·刺禁论》云“肾治于里”看似矛盾,其实这是从不同角度探讨肾之作用得出的不同结论,“肾治于里”侧重于肾的气机升降,而“肾为之主外”则不仅认识肾与人体五官的密切关系,更是从脏腑功能角度揭示了肾与卫气的联系,如《灵枢·营卫生会》所云“卫出下焦”,指出卫气昼始于足太阳、夜始于足少阴,与肾关系密切,临床上也多有感冒长期不愈,从补肾壮阳治愈的病案。至于经络与体表的关系,《黄帝内经》也提及足太阳经循行从头至项背、经背膂抵足小趾外侧端,《素问·热论》谓其“为诸阳主气”,言其经统领全身在表之阳气,故外邪(尤其是寒邪)侵袭人体,先伤在表之阳,则会表现出太阳经脉所循行处的症状,如头项痛、腰脊强以及阳气闭郁导致的发热、无汗、恶寒等症状。此时治疗,则当选用麻黄汤、葛根汤之类方剂,以温散在表之邪。因此依据《黄帝内经》中的不同学说与观点,联系临床实际,更有利于我们临床方法的创新,治疗思路的开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