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茶马古道西行第 9 页
德格印经中心
茶马古道上,瓦拉寺的做派并非出于偶然。壮丽的河山,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知识、技能和智慧,如涓涓细流汇成长江黄河,终于孕育出一个璀灿的文化中心——德格印经院。这个经历了10代土司、7位法王的努力建成的印经院体现了川藏公路上财富的集中、土司的势力和康区文化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视野和魄力。繁衍承传多达几十代、经历了上千年发展的德格土司向来自高自大,动不动就说:“郎德格,沙德格。”意思是天是德格的天,地是德格的地。也许在今天你可以笑话他是井底之蛙,但在275年前那样一个偏远之地,德格土司的所作所为确实称得上“郎德格,沙德格”的。
相传最早的德格土司是吐蕃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噶尔·东赞的亲兄弟。从公元617年嘎尔·东赞家族第一代开始,到1951年5月23日德格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时最后的德色乌嘎为止,1385年间,嘎尔·东赞家族世袭传承54代。到第30代时,因受元朝帝师八思巴封赐为“四德十格之大夫”,“德格”由此得名,并演化为其统领地之地名。德格土司势力最盛时曾先后统领今四川之德格、石渠、白玉以及西藏江达、邓柯(已撤)、青海玉树等地,并自封为国,称德格王。17世纪初,德格土司被蒙古王固始汗封赐为“德格僧王”,正式成为政教首领。因而德格土司除家族之外,还有土司系24代,法王系14代。在德格土司统治时期,出现过多杰加波、巴希、曲杰久勒、白日青则、土登曲英多吉等5位帝师、国师或灌顶大师。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42世德格土司却吉·登巴泽仁决意兴建一座印经院。这绝不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的个人素质、文学造诣、医学成就以及他的整个家族对佛的虔敬之心的集中体现。早在德格印经院建立之前26年,即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以前,德格土司已出资雕刻了大约1500块印版,主要是梵文、乌都尔文、藏文三文合璧的《般若波罗密多经八千颂》。其中乌都尔文在印度已经失传,与现在通行的乌都尔文已大不相同,至今仍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来到德格印经院研究古代乌都尔文;《般若波罗密多经八千颂》的藏文也是古藏文,和现代藏文也不相同。却吉·登巴泽仁精通藏医,从小深受佛教的熏陶,是一名虔诚的喇嘛教徒。为宏扬佛法,传播佛教教义,他从卫藏地区先后请了许多名僧到德格讲经传法,其中以司徒·曲杰久勒起的作用最大。当时司徒·曲杰久勒在西藏、汉地、印度、尼泊尔都很有影响,是一位杰出的大佛学家、大学者、大绘画师、大藏医药专家。他不但为德格印经院的创立出谋划策,还担任了德格印经院印版的校对工作,并于1750年主持了德格印经院的佛事活动及开光典礼。
德格印经院建成后,却吉·登巴泽仁先后训练了四五百名刻字工匠,主持雕刻了103函《甘珠尔》经和209函《丹珠尔》经。以后,经过历代德格土司的经营,到解放前夕,整个德格印经院已有经版217000多块,其中大部分木刻版手柄处还刻有德格土司的印章。直到今天,德格印经院不但与藏区另外两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甘肃拉卜楞寺印经院三足鼎立,也是三家之首。踏进德格印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方形天井周围美轮美奂的顶饰、壁画。从左边木梯上楼以后,经过一小截走廊,跨上几级黑乎乎的楼梯,就来到一间狭长的经版库,两边的印版横插在从地板顶到天花的一排排格子里,形成了一道印版组成的甬道,只有前方一个窄长的窗口透来几缕光线,置身其间,你会觉得自己真的像个书虫,龟缩在一层层书页里。 在这个电子印刷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德格印经院还能活生生地向人演示什么是印,什么是刷。在这里,从印版的制作、雕刻到制墨、造纸、印刷、洗版、装订等等,所有手工操作都充满古意,费时费力然而非常精美、珍贵。将山上挺直无节的红桦木树干锯成一块块板材,用微火熏烤脱水后放到池中沤制,待次年三四月再取出来用水煮,再烘干、刨平,成为坯板,还要经检验合格才能入库。刻版工匠都是经严格考核筛选出来的,不但技法娴熟,而且有较好的藏文和绘画基础。天长日久,德格县及周围村庄就出现了一些刻版专业户,最突出的是金沙江那边的江达县古泽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为德格印经院刻版的工匠,至今还有“木刻之乡”之称。
德格印经院做的墨也散发着天然的木香。用当地生长的大杜鹃树树皮或大叶柳烧成烟墨,装在木盒子里,要用的时候加入适量比例的水,慢慢搅拌均匀就行了。高级一些的经文则用朱砂印刷。我们在德格印经院一进门的天井里碰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正在一个大铝盆里刷洗印版上的朱砂,一盆水被洗下来的朱砂染成了红色,像是还可用来作大幅图画的颜料,看起来很漂亮。少年身穿汉装,但声称不懂一句汉语,是从德格县城背后的果村翻山过来的,每天可得工钱7.5元。看他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想起过去德格土司为了让人将印版洗得更加彻底干净,就在印刷前往印版上洒些金粉,谁将印版上的印墨洗得越干净,谁得到的金粉也即工钱就越多。这倒是让人自觉尽心尽力地干活的好办法。
在德格印经院二楼廊厅里,一溜排着几组印刷操作场。每两个人一组,一高一矮相对而坐,中间隔着一块放置印版的斜板。高坐的人负责在印版上涂墨,并接过印经纸准确地按在印版上。矮坐的一人一边递纸,一边持卷布干滚筒,自上而下双手推过,迅速扬起已印的书页摆放一旁。每一组的两个人动作基本都程式化了,配合默契,分别将古老的印与刷这两道工序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人们眼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饮食]吃螃蟹要喝两种酒 10-11 [药品]中医择时用药有讲究 10-08 [饮食]玉米的功效与作用 09-28 [饮食]助人长寿的四种食物 09-28 [婴幼]宝宝接种后如何护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虑症如何自我调节? 09-21 [饮食]吃螃蟹的四个健康吃法 09-21 [婴幼]小儿哮喘治疗应注意的五大误区 09-20 [急救]宝宝吞食异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发性功能障碍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