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引汤治小儿抽动症
张玉龙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
风引汤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所列治内风之方剂。此方重镇潜阳,清热熄风,治热盛风邪鸱张诸症,多有效验。该方方后云:“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瘲。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本人常以此方加减治小儿高热抽搐、癫痫、惊风,小儿抽动症等病,累获效验。
验案
张某,女,7岁半。1999年12月14日初诊。其母代述。患者自幼体弱多病,4岁时曾患肺结核,经西药治疗获愈。1月前出现阵发性眨眼、噘嘴,渐至频发,烦躁不宁,脾气日渐乖张,动辄秽语哭闹。曾在某医院儿科用西药治疗未效。患儿神志清楚,躁扰不宁,时有秽语,面赤颧红,唇干喜饮,发枯少荣,频频眨眼、噘嘴。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诊断为小儿抽动症(TIC)。此肺肾阴虚,里热炽盛,肝风内动。予《金匮》风引汤加减,清热降火,平肝熄风。
寒水石2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紫石英20克,石膏20克,赤石脂15克,干姜10克,大黄10克,甘草6克,滑石15克,钩藤20克,蝉蜕10克,研粗末,每日20克,分2次水煎服。
二诊:药后,渐能安静,不再躁扰。眨眼、噘嘴亦显著减轻。前方乃清热平肝之重剂,不可久用,免伤小儿生生之气。继以滋肾柔肝之法,熄风解痉。
生白芍10克,生龟板10克,干地黄10克,麦冬15克,阿胶10克(烊化),生牡蛎10克,生鳖甲10克,北五味子6克,胡麻仁6克,天麻10克,蝉蜕3克,全蝎3克。水煎服,3剂。
三诊:抽动诸症悉减,前方去全蝎、蝉蜕、加大竺黄10克,胆南星6克,鲜竹沥10克,3剂。1月后其母来告,患儿病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小儿抽动症,又名“短暂抽动障碍”,是儿童抽动障碍中较为多见的一种。表现为不自主的、快速的、无目的的单一或多部肌群收缩。如眨眼、皱眉、噘嘴、耸鼻、点头、吞咽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可共存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其他障碍。属于中医“瘛瘲”的范畴,是一种与肝、胆、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的儿科疾病。该患者初诊时,躁扰不安,极难安静,时有秽语,眨眼、耸鼻等面部肌肉抽动频繁,唇干舌红,脉弦细数,为阴虚火旺,肝热动风之象,用风引汤,重镇潜阳、清热熄风甚宜,方中石膏、寒水石、滑石清肺胃之热以制木亢;龙骨、牡蛎、赤石脂、紫石英重镇潜阳、平肝熄风;大黄苦寒荡涤实热之邪,佐干姜、桂枝、干姜之温,制诸石之寒;钩藤、蝉蜕熄风解痉;甘草调和诸药,共奏镇心潜阳,清热熄风之效。服之热挫、风熄、动减。继之,又当改投柔润之济,免伐生生之气。故续用大定风珠,滋阴养液,柔润熄风,以获全功。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