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经验交流 >> 正文

胆道术后综合征辨治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7 18:06:12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胆道术后综合征是由于胆石症及胆囊炎等行胆囊摘除术后,出现与胆道有关的症状,如绞痛、右季肋部疼痛,黄疸,发热或胁部重压感,恶心呕吐,排便异常(便秘或腹泻),全身倦怠等,甚或加重。本病最初认为可能系胆囊失去所致,故称胆道术后综合征。现在认识到可能与术前诊断失误、总胆管及胆囊管内残存结石或炎症、总胆管或乳头肌狭窄,胆管恶变,以及胃、肝、胰腺、胆管炎症等有关。可通过血液检查、腹部X线片、超声波、胆管造影检查诊断。

  本病当属于“黄疸”、“胁痛”、“积聚”、“血证”等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情志所伤,以致肝胆气郁,疏泄不利,络脉瘀阻而疼痛;或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湿热蕴结而发黄;湿热日久,成毒化脓,或胆汁受热煎熬而生砂石等。治疗当分期论治,急性期多为湿热炽盛,气滞血瘀,以治标为主,重在祛瘀;缓解期多为脾胃、肝肾亏损,以治本为主,重在补虚。辨证分以下4型治疗。

  肝胆气郁  由于胆囊术后,胆汁失藏,情志郁结,肝气不畅,疏泄失常,气滞血瘀而致。症见胸闷喜呕,胁脘胀痛,游走不定,窜引肩背,嗳气呃逆,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治宜疏肝利胆,行气化瘀。方选柴胡疏肝散化裁,药用柴胡、白芍、枳实、川楝子、延胡索、姜黄、丹参、香橼皮、沉香、甘草等。

  湿热蕴结  由于嗜食肥甘,感受湿热,或脾失健运,生湿化热,蕴结肝胆,胆汁泛滥而致。症见胁下胀痛,寒热往来,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口苦咽干,食少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治宜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选龙胆泻肝汤化裁,药用龙胆草、柴胡、黄芩、黄柏、大黄、栀子、金钱草、车前草、茵陈、厚朴、甘草等。

  脾胃气虚  由于术后失养,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阻滞,化生痰浊,交阻胃肠而致。症见脘胁胀满,食少纳呆,面色萎黄,体瘦倦怠,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弱而缓。治宜益气健脾,疏肝利胆。方选柴芍六君子汤化裁,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砂仁、半夏、陈皮、柴胡、白芍、枳壳、木香、炙甘草等。

  肝肾阴虚  由于术后体弱,经久不愈,情志内伤,或耗血伤阴,肝肾阴虚,渐生内热而致。症见头晕目眩,胁下隐痛,心烦少寐,口咽干燥,耳鸣盗汗,颧红面赤。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养血育阴。方选滋水清肝饮化裁,药用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柴胡、白芍、当归、沙参、麦冬、枸杞子等。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