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医思维的源头第 7 页
现在很多人都把中医的原创思维叫象思维,我觉得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象数思维。中医与西医从本体论上来说,我们讲元气,他们讲原子;从思维方式来说,我们叫象思维,他们是形思维。象可以为两类,一种是有形的物象,一种是无形的意象。那么有形的可以是“象”,无形的也可以是“象”,请问什么不是“象”,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当一个事物它的外延无限大的时候,它的内涵就无限小。所以这个无形的“象”是要有一个限定的,不是所有无形的都是“象”。我们来思考一下,哪些无形的东西才是“象”?有形的“象”可以用现代的科学实验去实验、验证。但是那些无形的“象”怎么去实验,什么才是无形的象呢?举一个例子,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第一经典”,这是无形的,但这不是“象”,是“理”。风是无形的,是不是“象”?是。因为它是可以感知的。
来看看中医的藏象、脉象、舌象、证象、药象、经络之象……这些当然都是“象”,而且是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象”,这是中医的特点。这是第三种“象”。中医藏象肝、心、脾、肺、肾是有形和无形的结合,如果仅仅是有形的,那就是纯粹的解剖器官,而实际上中医五脏是五大功能系统,所以还有无形的功能。我认为五脏就是五种“气”的系统、“象”的系统。所以“象”必须和“数”连在一起才有意义,就是说“象”是可分的,也必须分开的。
中医讲五脏的结构是:左肝右肺,心上肾下,脾居中央。这显然不可能是解剖部位。而是象数结构模式,就是气的功能结构模型,这是做实验做不出来的,是按照后天八卦模型来的。后天八卦模型源于《周易·说卦传》,是上为离卦、为火,下为坎卦、为水,左为震卦、为木,右为兑卦、为金。是气的升降运动规律模型。左边是阳气上升到一半,右边是阴气下降到一半。《黄帝内经》没有受到先天八卦的影响,但是受到了后天八卦的影响。左肝右肺,是指肝气要上升,肺气要下降。而不是指肝在左边、肺在右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