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学术争鸣 >> 正文

以模式转化带动中医学术创新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16 15:58:41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顾自安先生认为:“所谓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当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Alexander(著名的建筑工程设计大师)给出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再重复相同的搜索与认知工作。”
  据此,中医学就是要按照“方法论”的规定,去解决疾病与健康互相转化的问题。疾病与健康的问题是“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中医就是用他们对于人体的认识,“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辨证论治。
  正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再重复相同的搜索与认知工作”,中医的继承性才显得那么重要,才使得中医的师傅带徒弟的工作是如此地不容忽视。
  因“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前人的认识与经验,也应与时俱进,故“模式”也应有所变化,继承也应该创新。
  模式的形成与转化
  “共同体内部特定行为模式的形成前提,是由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行为提供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医学不可避免地采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医学的理论、方法之所以被中国人接受,是因为“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行为提供的”,而且这个群体非常庞大,今天接受中医理念的群体,已经超越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医学模式,他们看待人体的方式方法与中医不同,它是通过细致解剖、力图用微观说明一切的医学模式,那就是西医。西医与中医不同的医学模式,在20世纪前后进行了猛烈的碰撞。当然,这个碰撞发生在中医还没有走远的时候,中医在邻国日本遭遇了行政当局的扼杀。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总是难于被消灭的,日本消灭中医的“行为模式”是错误的。因此,今天中医又在日本复兴了,只不过他们把中医改称“东洋医学”。
  中医千年之前传到了日本,今天被改为“东洋医学”,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走了样”,“模式”有所转化,已经不是四诊合参的中医了。传到西方的针灸也在发生模式转化,因为他们看不见经络,就用神经解释“经”与“穴”。
  邓铁涛教授主张的“回归中医”,不仅国内适用,国外更需要正本清源,认祖归宗。对于中医来说,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模式,不仅是对外沟通的必要,也是中医内部建立信心、提高疗效、不断发展的需要。
  中医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顾自安先生说:“模式有不同的领域,当一个领域逐渐成熟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很多模式。”在中医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在每一个领域,当认识“逐渐成熟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模式”。不同的模式之间,可以交流,可以争鸣,也可以有所取舍。这个取舍的过程,往往就是学术进步的过程。
  春秋医学家医和在论述中医的病因学说时说“天有六气”,这六气叫做阴阳风雨晦明,与《素问》、《灵枢》对于六气的认识不同。当然,过则为灾的“淫生六疾”,与后世论述也不相同。医和主张“阴淫寒疾,阳淫热疾”,而《素问·热论》却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体伤寒之后,可以得热病,而不是热病由热引起,寒病由寒引起。这就是学术认识上的深化,当然,认识“模式”转化之后,就会引起“治疗模式”的转变。
  模式转化采取的是不完全否定,是根据实际认识发展的需要,有所保留和继承。因此,医和对于“风淫未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的论述被继承下来了。
  《难经》提出来“伤寒有五”,不再说伤寒只是病因,而是作为病名加以改革,完成了外感热病诊治模式的转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进一步提出来“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张仲景继承《八十一难》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模式转化思想,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伤寒杂病论》,使《难经》提出的广义伤寒学说,完成了向临床的过渡。这些都是认识逐渐深化的结果,也是中医外感热病诊疗模式不断转化的具体体现。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