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少逸:走世医文化传承之路第 3 页
单药单方到复方的发展,是药物治疗学上的一个飞跃。方剂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按组方原则,选择切合病情的药物,定出适当的分量,制成一定的剂型,配伍而成。它的组成,不是药量的堆彻,也不是同类药物的罗列及同类药的相加,而是以主、辅、佐、使相辅相成而成。故“所谓方者,谓支配方法度也;所谓剂者,谓兼定其分量标准也。”此组方用药之示人规矩。
《伤寒杂病论》诸方为何被誉为“古今方书之祖”?柳少逸解释,自己曾对五版教材中医方剂学作了粗略统计:入选方剂共422首,来源于101部古医籍。《伤寒杂病论》有50首,《金匮要略》有38首,合计仲景方共88首,约占该教材方剂总数的3/10,从中亦可见《伤寒杂病论》之方在现代中医方剂学中的地位。
蔡陆仙《中国医药汇海》云:“经方者,即古圣发明。有法则,有定例,为治疗之规矩准绳,可作后人通常应用,而不能越出其范围,足堪师取之方也。”故“以古方为规矩,合今病而变通”,验于临床,此“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之谓也。此乃执古方治今病之难也。彰显了“读仲景之书,察其理,辨后世之方而明其用”,非厚古薄今之为也。
然“执古方不能治今病,读医经不如多临证”之世风日下;“不谙经方奥蕴,徒创新说一博虚名”之陋习盛行。柳少逸呼吁,重视世医知识结构的研究和强调中医学的有序传承,或许对解决当前中医“乏人”、“乏术”局面有所裨益。
重传承: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如何传承世医文化?柳少逸的观点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这是他的从医体会,也是历代名医大家成才之经验,为学研岐黄之术者奉为圭臬。
柳少逸认为,“书宜多读,谓博览群书”。清·程芝田在《医学心传·读书先要根》中说:“根柢者何?即《灵枢》《素问》《神农本草》《难经》《金匮》,仲景《伤寒论》是也。”柢,树木之根,医学之根柢即今天所讲的四大经典之根基。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