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中药 >> 民间医药 >> 研究创新 >> 正文

从古人求医心态看古代民间医人水平第 5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学术研究》2005年第9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30 19:00:55

  “福医”观念延续甚久,明清人或谓之“时医”,“时”字为“走时运”之意,《古今图书集成·096艺术典》[3]卷523明人徐春甫《古今医统》“时医”条:

  俗云“名医不如时医”,盖谓时医虽不读书明理,以其有时运造化亦能侥幸,常自云“趁我十年时。有病早来医”。

  有趣的是,人们认为福医的造化也有穷尽之时,正当其“时”才能有效,故有“趁我十年时,有病早来医”之说。清代曹去晶著《姑妄言》[4]第二回:“但那时医生的技俩,原是有限,而内中又有两等,一等是穷的,一等是富的。若是那穷的,只好守着药箱,袖手在家高坐,十日半月,药都霉烂了。间或卖出一两剂,聊为糊口,大约终身不过如此。或者等到十年运来的时候发财也不可知,不然再无望矣。”再例如清邵之棠主编《皇朝经世文统编》卷99《格物部五·医学·论中西治疾之法不同》:“其有稍著名誉,号为‘时医’者,辄声价自高,非重聘不至。平日居移气养,移体高视阔步,无异达官贵人。然叩以脉之浮沉迟数而不知,问以药之攻补寒凉而未悉,惟恃十年运气,得以坐致万金。”看来所谓“时医”的运气一般都被认为是十年左右。

  这种“时医”和福医一样,都是医术低下者,故而常成为名医们的嘲讽对象,明张景岳《景岳全书》[5]卷3《论时医》:“时医治病,但知察标,不知察本,且常以标本借口,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岂知《内经》必求其本之意,故但见其所急在病,而全不知所急在命,此其孰可缓也?孰当急也?孰为今日之当急?孰为明日之更当急也?缓急既不知,则每致彼此误认,尚何标本为言乎!”《薛氏医案·外科枢要》[6]卷1《论疮疡阳气脱陷》有一名陈逊者陈辞,云仰赖薛已治好其妻之病,“病妇非翁,必误入鬼录矣,谨附此以告后人,毋为时医之误”。这些虽然都是对时医、福医的嘲讽与批评,但也能从侧面证明当时民众盲目信赖“时医”现象的普遍与顽固。

  我们必须指出,“福医”、“时医”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庸医”,应该说福医、时医是一部分被神秘化了的庸医。民众对他们的迷信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可以说其心理已受到福医、时医头上“运势”光环的压迫,以至于当“福医”、“时医”失手的时候,患者往往向内而不是向外寻找未能痊愈的原因,例如清代龚炜撰《巢林笔谈》[7]卷4《吴中时医》:“吴中时医某,始以痘科得名,渐及大方,名益噪;负技而骄,不多与金钱,虽当道或不赴,时亦以此受辱。服其药者辄见杀,而名不少损,盖小效归其功,大害委于命,一任其轻心躁气,不惜以身命尝者,踵相接也。”疾病痊愈,人们习惯于归功时医,一旦殒命,则归于定数。迷信至此,已是可悲至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