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当重临床基础第 2 页
用历史的眼光看,强调中医与中药的区别、在中医药研究引入西医、西药研究的模式、方法,与中医药学的发展有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医药学进步的结果。
以中医学与中药学的分化为例。中医、中药两个学科发端于一种共同的活动——中医临床实践。医和药本是一家,医离不开药,药也离不开医。医生既要为患者诊治疾病、强身健体,又必须找到、制备有效的药物。对药物的深刻认识和灵活应用,成就了一代一代的中医大师。理法方药的有机统一反映了中医与中药内在的逻辑关系。被尊为“药王”的孙思邈、名留千古的《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都是载誉史册的中医临床大家。“十八反”、“十九畏”等反映中药配伍规律的认识,都来源于中医先辈的临床实践。
近代以后,伴随着中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受西医西药发展的影响,出现了中医与中药的分工、中医学与中药学的学科分化、中医学和中药学两个庞大的专业体系。中医中药学科发展的深化、两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使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认识出现了局限性和片面性。中医学在发展中创造了自己的基础学科群和临床学科群,中药学也有了自己的学科分类系统和庞大的药物制造体系。与这种发展相对应,中医学与中药学之间甚至出现了壁垒和鸿沟,中药学研究离开了中医临床,中医学基础研究甚至也出现了偏离临床的倾向;中医师每天在使用中药,却不越雷池一步,不关心深入的中药研究。在本质上说,这是中医药学发展的代价;从学科、专业发展的规律看,这种代价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学科分化发展的必然表现。但是,对中医药研究中存在的片面性必须给予足够的认识,必须纠正这种片面性。
中药研究依赖于中医临床,是中药研究的规律和基本样态。中医临床实践不但为中药研究提供问题,而且提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路径。这是中药研究与西药研究的显著不同。西药研究的基本模式是,从海量的化合物中一步步地筛选,寻找、确定结构稳定、治疗人体疾病作用明确的物质。中药则不然。中药研究的基本来源有二,一是古人总结的经典方剂,二是今人的经验方剂。古人的经典方与今人的经验方虽有不同,但共同之处很明确,都来源于临床实践。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的方剂提升为成药,是中药研究的基本规律和巨大优势。这说明,目前中药研究中存在的与中医临床脱节的倾向,背离了中药研究的规律和优势。
可喜的是,当代中医药研究正在克服着中医、中药分离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在朝着中医中药整合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进步。中医药研究的整合趋势,在本质上是一种复归,是中医药研究依赖临床实践特质在当代的彰显。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