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新生先从文化教育开始
毛嘉陵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学是利用中国古代的人文、自然、思维成果和医疗临床实践经验逐渐形成的一套医学体系,特别是创造性地运用了以象信息为主体的医学思维方式,更使其独具学术特色和实践优势。
但中国古代延续下来的这些医药学智慧财富,并不归属于现代科学的知识体系。因而,初步具备了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的认识观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在进入中医药大学时却不具备学习中医知识应有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同时也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
加之中医药高等教育中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很难迅速改变或逆转他们已初步形成的认识观和思维方式,导致不少学生对中医药教育存在强烈的“抵触反抗”情绪,在临床中对运用中医药诊疗技术治病缺乏信心,这也是不少中医药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的最根本原因。
笔者是78级的学生,虽然当时西医课程比重没有现在这么大,但也在入学第一学期就同时开设了中西医基础课,两种不同的概念术语交替灌输给我们,常常搅得大脑“程序”混乱而“死机”。我的头脑没有其他同学的聪明灵活,因而就常常被中医的“心肝脾肺肾”和西医解剖学的脏器搞得晕头转向,以致我对中医药的学习总是提不起精神,直到大学二年级末到临床见习有了一些切身体会后,才开始对学习中医有了点兴趣。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中医药大学生,都受到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
中医药的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如果培养的中医药人才对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不能认同和接受,那么,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寄希望于他们去搞好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工作。如果不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学生来源上进行深刻的反思、调整,不仅难以培养出真正精通中医药的高级人才,也许还会不断培养出中医药的“掘墓人”,这根本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