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临床 促进中医外科学术创新第 10 页
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学科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要与时俱进,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同样如此,必须依据自身的思维模式和理论体系,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曾说:“中医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越先进,中医药就越能得到发展。利用先进的诊断设备,可以有利于中医的辨证施治,也有利于观察中医治疗的疗效。”如难愈性窦瘘窦道走行复杂,隐匿性管道难以被发现,易致术后复发。而采用腔内超声检查、X线窦瘘造影、螺旋CT窦瘘造影三维重建等现代技术,可以明确病变范围、分布、主管道走向、支管数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使手术操作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少了病情复发,同时也为诊断、疗效评判提供了客观依据。又如,引进血管微创介入技术、干细胞技术治疗周围血管病,能迅速改善局部血供,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外科学的技术手段用于治疗疾病,其临床疗效显著,但临床研究规范化不够,有关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成为学科可持续发展及走向世界的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完善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的标准化、客观化、规范化方法,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研究思路,建立能够反映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疗效评价体系,探讨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及中医药干预的优势环节、适宜时机、适宜人群,阐明其科学性、有效性、规范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诊疗路径)。同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建立外科病证结合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多学科、跨领域、交叉、渗透性研究,从整体—细胞—基因等层次,多水平、多角度、多靶点研究中医证的本质和内涵;同时对临床有效方药和特色技术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力求揭示疗效基础,阐明作用机制,发现药物的新靶标及药效的物质基础,进而丰富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内涵,实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