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临床 促进中医外科学术创新第 6 页
中医外科传统的丸、散、膏、丹等外用药物不仅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但多为院内制剂,使用范围局限、用量小,很难形成规模经济,基本上是负利润,导致很多传统的院内制剂逐步退出临床,甚至停产。同时,有关的规范按管理西药的办法管理中药及院内制剂,未充分考虑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及院内制剂的实际应用等情况。审批一个院内中药制剂几乎与审批一个西医新药过程相同,致使院内中药制剂的研发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许多医院不得不放弃院内制剂的开发与申报。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中药特色制剂及特色方药正趋向萎缩,部分已濒于失传状态,严重制约了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中药制剂的制作技艺一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缺乏有关详细的计数资料。随着传统制剂的停产或使用减少,一些药物的制作方法及老药工的技术无人继承,濒临失传。同时,在强调中医药“简、便、廉、验”特色的同时,其中所蕴含的技术价值被忽略,不能有效调动有关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中医外科学中颇具中医特色、疗效显著的外治技术在许多医院中正逐渐消失。
人才队伍不稳定
受到上述疾病谱改变、分科细化、传统外治药物及外治技术应用减少的影响,中医外科的生存空间明显缩小,一些医院没有将“中医外科”作为常规科室设置,从而影响了人才梯队的建设。加之外科医师工作强度大,经济效益不显著,导致专业队伍分散,很多中医人才对外科信心不足,从事中医外科学的人员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振兴中医外科的思考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外科技术不仅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能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糖尿病性足病、手术后窦道等疑难复杂疾病,以及毒蛇咬伤、坏死性筋膜炎等危急重症。我们应秉承传统,立足临床,直面疾病谱变化,扩大临床诊疗范围,积极开展外科手术等技术,同时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创新理论及技术,发展学术,提高疗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