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视点 >> 正文

立足临床 促进中医外科学术创新第 3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2 16:12:45

  综上所述,中医外科学手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隋唐时期,宋代以后则更加成熟。但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至宋以后,中医外科手术没能得到系统的发展完善。当时的医家更倡导“取类比象”、“有诸内必形诸于外”、“外病内治”,对于外科疾病越来越强调整体治疗,内治特征明显,汤药以及针灸等非手术的外治疗法成为主流,较少涉及颅脑及胸腹腔等内脏的外科大手术,致使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受到空前的制约,中医外科学也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等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医药内外结合为主要治疗方法(不以手术方法为主)、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为主要诊治范围的一门临床主干学科。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医学作为经济文化扩张的重要内容进入中国,西医外科自此在中国出现。科学技术的落后,加上传统道德观(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所损伤)反对手术、解剖,中医理论体系自身限制(如整体观)以及古代医界技术保密风气等,诸多因素限制了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加之外科手术的重要基础学科如麻醉学、解剖学等没有发展成为中医学的一个独立的学科,致使中医外科手术一直停留在切开疗法、烙法、砭镰、挂线、结扎等浅表手术的层次。而主要以手术方法治疗疾病的西医外科学在16世纪后由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先后解决了解剖、麻醉、止血、感染、疼痛等难题,其学科发展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当代,由于计算机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学科的飞跃发展,内镜、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克隆技术等新的技术手段不断问世,西医外科学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中医外科手术水平与之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影响中医外科学发展因素

  受到疾病谱改变、分科细化、传统外治药物及外治技术应用减少的影响,中医外科的生存空间明显缩小,一些医院没有将“中医外科”作为常规科室设置,加之外科医师工作强度大,经济效益不显著,导致专业队伍分散,从事中医外科学的人员流失严重,学术思维淡化,学术理论发展缓慢。  

  中医外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经以其先进的医学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而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时至今日,其发展却步履维艰。主要原因如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