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临床报道 >> 正文

参芪地黄汤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血脂的干预观察※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河北中医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9 15:28:57

【关键词】  葡糖耐受不良;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类;中药疗法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06119)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糖尿病的一种前期表现。我国IGT患病率为1.58%~4.67%,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急剧上升,并有低年龄化趋势[1]。2002-01—2004-08,笔者采用参芪地黄汤治疗IGT 40例,并与二甲双胍治疗4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的IGT诊断标准[2]确诊。

  1.2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5~68岁,平均(53.0±10.2)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7~70岁,平均(52.4±9.2)岁。2组病例一般资料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参芪地黄汤。药物组成:人参15 g,黄芪30 g,山药15 g,茯苓15 g,五味子10 g,天花粉30 g,沙参15 g,麦门冬15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甘草10 g。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1.3.2  对照组  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口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20日后统计疗效。治疗同时予饮食教育,鼓励患者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3]限制饮食摄入;予运动治疗,鼓励并指导患者根据工作性质、家庭及身体具体情况适当参加运动。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采血前保持近1个月饮食习惯不变,于禁食10 h后清晨取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检测均使用日立公司生产的生化分析仪,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前后FPG、2 hPG及TC、TG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FPG、2 hPG及TC、TG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治疗组治疗后FPG、2 hPG及TC、T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IGT是2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每年约有1%~5%的IGT发展为2型糖尿病,高者可达12%[2]。IGT患者患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也较正常葡萄糖耐量者高,因此对IGT早期干预治疗极为重要。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根据IGT的临床症状、体征,亦按消渴处理。主要由饮食不节,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或情志失调,致气机郁结,郁久化火,耗伤肺胃阴津;或劳欲过度,损伤阴精,阴虚火旺,上蒸肺、胃。总的病机为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参芪地黄汤方中人参、黄芪、山药、茯苓健脾益气;生地黄滋养肝肾;麦门冬、沙参滋阴养肝;天花粉清热,养肺胃之阴;五味子益气滋阴;熟地黄补肾阴;甘草调和诸药。研究显示,健脾益气中药能显著改善IGT患者的血糖代谢及血脂代谢,对IGT能进行有效干预,并能调整血脂比例[4]。本临床观察发现,参芪地黄汤不仅能降低FPG、2 hPG,而且能降低TC、TG水平,预防IGT患者向糖尿病转化,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胡俊文.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5.

  [2] 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0,805.

  [3]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说明[J].营养学报,1990,12(1):1-9.

  [4] 李洪波, 徐志新,凌励峰,等.益气健脾中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糖耐量减低的干预作用[J].新中医,2002,34(11):35-36.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