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散外敷治疗手术后切口红肿疼痛30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中药外敷;散剂
手术后切口愈合欠佳,红、肿、热、痛为临床常见现象,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切口感染化脓甚至破溃。2007-07—2007-11,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芙蓉散外敷治疗手术后切口红肿疼痛30例,并与常规治疗合酒精纱布湿敷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天津市南开医院外一科手术后切口出现红肿疼痛,且尚未化脓的住院患者,均无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等对切口愈合有重大影响的因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7.6)岁;其中胆囊切除术15例,阑尾切除术7例,胆囊切除加胆管探查取石术5例,胆肠吻合术3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8.7)岁,其中胆囊切除术13例,阑尾切除术8例,胆囊切除加胆管探查取石术6例,胆肠吻合术2例,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常规抗炎、活血、止痛输液治疗,同时对照组用酒精纱布湿敷切口,每日1次;治疗组予芙蓉散(药物组成:芙蓉叶80 g,大黄80 g,黄芩60 g,泽兰80 g,黄柏80 g,冰片2 g,黄连70 g。上药共研为末)外敷。外敷方法:用黄酒将适量芙蓉散调成糊状,敷于切口,每日1次。
1.3 疗程 2组均4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1] 治愈:局部症状消失,红肿消散;好转:局部症状减轻或基本消退,红肿未完全消散;无效:局部症状加重,红肿范围增大或化脓。
2 结果
治疗组30例,治愈25例,占83.3%;好转4例,占1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30例,治愈18例,占60%;好转8例,占26.7%;无效4例,占13.3%;总有效率8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术后切口出现红肿疼痛属中医学疮疡范畴。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病证,手术后易并发。疮疡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和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等)两大类。外科手术中手术刀的使用,尤其是电刀的普遍应用,更容易引起术后局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瘀而化热,出现红肿疼痛,分析其原因,当属于疮疡致病因素中的外来伤害。芙蓉散方中芙蓉叶凉血止痛,解毒消肿;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清热泻火解毒;泽兰活血化瘀;冰片清热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消肿之功。本观察结果表明,在抗炎、活血、止痛等常规治疗同时,用芙蓉散外敷对术后切口红肿疼痛具有明显的疗效,不仅减少了患者痛苦,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4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