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魂在《黄帝内经》中第 5 页
“医易同源”与“医源于易”
对医易关系,前人有“医易同源”说,又有“医源于易”说。有人认为两说矛盾,不能并存,其实这是两个不同角度的命题,并无抵牾。“医易同源”的“易”是《周易》,“医源于易”的“易”则不是《周易》,而是指上古易理,也即“医易同源”的“源”。
历史上最先明确提出医易同源的是明末张介宾的《类经附翼·医易义》,与张介宾同时而稍早的名医孙一奎虽未有“医易同源”的提法,但他在《医旨绪余》中有意思相仿的论述。张介宾将《内经》与《周易》对举;孙一奎认为阴阳太极之理“经于四圣则为《易》,立论于岐黄则为《灵》《素》。”可见他们所讲“医易同源”之“易”,确是指《周易》而言;而“同源”之“源”是阴阳太极变化之理。
“医源于易”是在清代医家中出现的提法。清代医家提出“医源于易”时,“易”的含义已有所不同。如章虚谷《医门棒喝·论易理》说:“易象为大道之源,医理儒理俱在其中;《易》辞为儒者之言,可用治世不可治病也。”唐宗海《医易通说·考辨》谓:“上古之易,并无文词。至文王、周公、孔子,乃作《彖》《象》《爻辞》《系辞》,皆是‘易’之注脚。”在这些清代学者看来,“医易同源”论者所讲的医和《易》的共同之源——阴阳太极变化,其实是“上古之易”的“易象”,因而他们就直接说成“医源于易”了。“医源于易”说是清代学者对“医易同源”说的深化和补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