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魂在《黄帝内经》中第 8 页
《黄帝内经》与文史书是主客关系
有学者推荐梁启超列举的五类137种和“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25种文史类书目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号召中医去攻读,认为熟读了这些书,“就能真正准确、全面地理解中医。”用意固然不错,俗云“秀才学医,瓮中捉鳖”,其他文化书读多了,肯定对学习中医有用。学中医要多读文史书,也是笔者一贯的主张。但关键要看学习的方法,方法不对,就会出现“书读得越多越蠢”的情况。试看对经史类文献饱拥如梁启超先生,既不信中医,又竭力排斥阴阳五行;在近现代的文化名人中,类似梁启超先生那样的饱学之士而反对中医、乱批阴阳五行者触目皆是。
清代乾嘉以来研究国学的学者,大多偏重于对文献的文字考据。文献虽然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但“文不尽言,言不尽意”,前人强调做学问要有悟性,要从无字处下功夫,学经典尤其如此。再说历代文献散佚严重,先秦文献能流传下来的已是“百不及一”,原文献就只有出土文物了,研究古代学术思想仅据现存文献考证自然局限性很大。近代疑古派们在古史考证上的一大弊端就在于以古书论古书,不能跳出书本内学问的圈子,故考据虽精,结论多错。他们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腰斩一半,什么都从春秋战国开始讲了。
对于像太极河图洛书这样的上古思想的研究,更要超越以文献证文献的窠臼。犹如庄子讲的“赤水遗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就是说,用“知”、“离朱”和“吃诟”等一般寻找知识的方法不行时,需要考虑用“象罔”的方法去“索珠”。
读文史书时要摆正与中医经典的位置,分清主客关系,避免出奴入主。对中医来说,《黄帝内经》是主,文史书是“他山之石”,不要轻易用某些文史书的观点去乱解《黄帝内经》。有时《黄帝内经》的讲法与其他文史书不一样,本来《黄帝内经》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有些文史书错了,可以通过《黄帝内经》去纠正其他书的错误,例如对“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理解,《淮南子》的地理说就有问题。现在中医教科书反而引《淮南子》的错误讲法来注释《黄帝内经》,“以讹校正”就不可取了。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而我们有些同志似乎缺乏对《黄帝内经》的自信,只是一心想到四书五经中去寻找打开中医学的钥匙,这就反客为主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