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下焦篇第 10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2:24:34
44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惫者,安肾汤主之。
凡肾阳惫者,必补肾脉,故以鹿茸为君。
附子、韭子等补肾中真阳,但以芩术二味渗湿而补脾肠,釜底增薪法也。
”安肾汤方辛甘温法。
鹿茸”三钱、胡芦巴”三钱、补骨脂”三钱、韭子”一钱、大茴香”二钱附子”二钱、茅术”二钱、茯苓”三钱、兔丝子”三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大便溏者加赤石脂,久病恶汤者,可用二十分作丸。
45湿久伤阳,痿弱不振,肢体麻痹,痔疮下血,术附姜苓汤主之。
按痔疮有寒湿、热湿之分,下血亦有寒湿、热湿之分。
本论不及备载,但载寒湿痔疮下血者,以世医但知有热湿痔疮下血,悉以槐花、地榆从事,并不知有「寒湿」之因,畏姜附如虎,故因下焦寒湿,而类及之,方则两补肾两阳也。
”术附姜苓汤方辛温苦淡法。生白术”五钱、附子”三钱、乾姜”三钱茯苓”五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46先便後血,小肠寒湿,黄土汤主之。
此因上条而类及,以补偏救弊也,义见前条注下,前方纯用刚者,此方则以刚药健脾而渗湿,柔药保肝肾之阴,而补丧失之血,刚柔相济,又立一法,以开学者门径,後世黑地黄丸法,盖仿诸此。
”黄土汤方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
甘草”三两、乾地黄”三两、白术”三两、附子”三两、阿胶”三两黄芩”三两、灶中黄土”半 。水八升,煮取二升,分温二服。
徵按李东垣云:古之方剂,分量与今不同,云一升,即今之大白盏也,曰「字」,二分半也。铢,四分也。四字曰钱,十分也。二十四铢为一两。云三两,即今之二两。
云一两,即今之六钱半也。云一升,即二合半也。古之一两,今用六钱可也。
以上所用古方,俱可类推。
47秋湿内伏,冬寒外加,脉紧无汗,恶寒身痛,喘 稀痰,胸满舌白滑,恶水不欲饮;甚则倚息不得卧,腹中微胀,小青龙汤主之。脉数有汗,小青龙去麻辛主之。大汗出者,倍桂枝减乾姜加麻黄根。
此条以经有「秋伤於湿,冬生 嗽」之明文。故补三焦饮症数则,略示门径。
按经谓「秋伤於湿」者,以长夏湿土之气,介在秋夏之间,七月大火西流,月建申,申者阳气毕伸也。湿无阳气不发,阳伸之极,湿发亦重,人感此而至冬日寒水司令,湿水同体,相搏而病矣。喻氏擅改经文,谓湿曰「燥」者,不明六气运行之道,如大寒,冬令也,厥阴气至,而纸鸢起矣。四月,夏令也,古谓首夏犹清和,俗谓四月为麦秀寒,均谓时虽夏令,风木之气,犹未尽灭也,他令仿此,至於湿土寄旺四时,虽在冬令,朱子谓将大雨雪,必先微温。
盖微温则阳气通,阳通则湿行,湿行而雪势成矣,况秋日竟无湿气乎?此其间有说焉,经所言之秋,指「中秋以前」而言,秋之前半截也。喻氏所指之秋,指秋分以後而言,秋之後半截也。
古脱燥论,盖世远年湮,残缺脱简耳,喻氏补论诚是,但不应擅改经文,竟崇己说,而不体之,日月运行,寒暑倚伏之理与气也。喻氏学问诚高,特霸气未消,其温病论,亦犯此病,学者遇 嗽之证,兼合脉色,以详察其何因,为湿为燥,为风为火,为阴虚,为阳弱,为前後伏气,为现行时令,为外感而发动内伤,为内伤而招引外感,历历分明,或当用温用凉,用补用泻,或寓补於泻,或寓泻於补,择用先师,何法何方,妙手空空,毫无成见,因物付物,自无差忒矣。
即如此症,以喘 痰稀,不欲饮水,胸满腹胀舌白,定其为伏湿痰饮所致,以脉紧无汗为遇寒而发,故用仲景先师辛温甘酸之小青龙,外发寒而内蠲饮,龙行而火随,故寒可去,龙动而水行,故饮可蠲,以自汗脉数,为遇风而发,不可再行误汗伤阳,使饮无畏忌,故去汤中之麻黄细辛,发太阳少阴之表者,倍桂枝以安其表,汗甚则以麻黄根收表疏之汗。夫根有归束之义,麻黄能行太阳之表,即以其根归束太阳之气也。
大汗出减乾姜者,畏其辛而致汗也。
有汗去麻辛,不去乾姜者,乾姜根而中实,色黄而圆,不比麻黄干而中空;
色青而直,细辛而辛窜,走络最急也。
”小青龙汤方辛甘复酸法。
麻黄”三钱去节、甘草”三钱炙、桂枝”五钱去皮、芍药”三钱五味”二钱、乾姜”三钱、半夏”五钱、细辛”二钱。
水八碗,先煮麻黄,减一碗许,去上 ,纳诸药,煮取三碗,去渣,温服一碗,得效,缓後服,不知,再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中医五绝网 责任编辑:5jw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